2019年3月30日
七八十年代香港股市暢旺,人們在股場賺得盤滿缽滿,自然吃穿用度都捨得一擲千金,魚翅撈飯一說亦由此而來。據說最初用「魚翅」撈飯的是一位中環股票經紀,不過所謂的魚翅其實是經典香港街頭小食碗仔翅,而非高檔魚翅。但只要用心煮,碗仔翅一樣可以令人回味無窮。
早在五六十年代起,香港經濟仍未起飛時,街頭便出現一批擺賣這種平民美食的小販。有說從前在油麻地一帶的榕樹頭、大笪地的小販會從附近的酒樓回收翅頭、翅尾,加上粉絲、蛋花、生粉水、豉油等材料煮成味道和外貌也幾可亂真的「仿翅」。因為小販都以小碗盛載,所以稱之為碗仔翅。通常賣碗仔翅的小食檔攤都會有生菜魚肉,碗仔翅裏加生菜魚肉就是「兩溝」。還有碗仔翅拌通心粉,既能增加飽肚感,又能滿足未能負擔酒家真魚翅的普羅大眾,是不少升斗市民的集體回憶。
鮮熬雞湯底
街邊檔的碗仔翅當然一般會用雞汁、雞粉或濃縮湯底,自家製作則可以改用雞湯去提升風味。師傅故意不用清雞湯,反而用雞殼、雞腳、豬骨熬煮出雪白色的濃郁雞湯,肉味突出之餘吃完也不怕口乾。他繼續說:「想湯底夠白,就要用大火滾湯,而且要把雞殼、雞腳都煮到散開,才能把膠質都迫出來。如果想膠質再重一點,可以增加雞腳的份量。」最後只要一點蠔油、和胡椒粉調味即可,不必如一般做法般加入老抽、生抽調味兼調色。湯底足料,吃時也不用加醋或麻油,原汁原味已足夠美味。
師傅又特意用三黃雞去煮雞湯,因其骨細味濃,尤其適合熬湯。三黃雞原來還是朱元璋所賜的名字,更是清朝皇室貢品,大有來頭。三黃指黃羽、黃喙、黃腳,其實皮膚也要是黃色才算得上是三黃雞。至於雞絲的處理亦有竅妙,師傅分享道:「雞胸肉煮前先用鹽水浸,可以令肉質不再又乾又柴。」
煮碗仔翅的另外兩個秘訣是馬蹄粉和素翅。和生粉不同,馬蹄粉可以令芡汁晶瑩剔透,生粉則容易出水,而且攪拌太久反而會化開。素翅則比粉絲彈牙,又解決了粉絲吸水易溶的問題。
「李好醒」烹飪及營運總監──Max Lee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自少便對烹飪建立濃厚興趣,前後在西餐與中菜領域累積二十年經驗。他喜鑽研各國料理,常以環球美饌作靈感,力求創新。現於「李好醒」將香港地道滋味配搭現代烹調手法,精心重塑一系列港式地道小食。
撰文:徐升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Miacucina意式蔬食 |
上一篇: | 領略海外行銷工作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