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29日

葉輝 生命通識

牛池灣村及公共屋苑

話說牛池灣村鄰近彩虹邨,1819年版的《新安縣志》已載有牛池灣,屬官富司管轄村莊,推斷在乾隆年間始形成,距今已二百多年了;最早遷入牛池灣的村民為來自惠陽的客家人,分別姓杜、劉、楊、馮與曾,以耕種為生;二戰後有其他籍貫的人士到此定居,高峰期有13間祠堂,另有6間先天道的齋堂。

牛池灣與坪石、田心、河瀝背、平頂與龍尾等十多條村落組成牛池灣鄉,七十年代港府收地興建地鐵,拆卸大部分村屋,以現金或原址興建兩層高的鄉村型樓宇與村民交換物業;當年客家人離鄉別井到此開墾;在坪石村海邊興建三山國王廟(今坪石邨旁);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廟前填海,興建皇家空軍基地,又在廟後山丘興建空軍宿舍;2002年三山國王廟維修時,在屋頂的脊檁發現刻字「宣統辛亥年孟春月建吉旦」;門聯「蹟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描述三山國王在潮州扶助宋帝的事跡;右偏殿曾設書塾,其後改名龍池小學,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結束。

牛池灣村前身為牛池灣鄉,而範圍已縮小至斧山道至清水灣道牛池灣鄉牌坊,從前村落隨人口愈來愈多,二戰以後移民潮令人口迅速膨脹,房屋問題嚴峻,村落地積比率明顯太低;港府徵收土地建屋建鐵路,以牛池灣鄉的位置及由於鄰近啟德機場,二戰之時,部分鄉村曾遭炮火破壞,乃興建公共屋苑之理想地點。

港英時期徵收土地的態度非常強硬,曾有村民提出不遷不拆,隨即回應,出動防暴隊應付;今在村內仍可見幾座磚砌舊式村屋,創立於1912年的先天道堂萬佛堂,及聖若瑟安老院舊址,前稱小梅村,據長春社研究,「四大寇」之一陳少白於1908年購入,借給居於東頭村的孫眉經營農場,秘密縫製青天白日旗,以供革命之用;其後孫眉招募志士反清,1910年被驅逐出境;現址在1916年售予德忌利士輪船公司買辦陳賡虞作住宅,他1924年逝世,兩年多後其遺孀以11萬港元售予法國安貧小姊妹會(Little Sisters of the Poor),改作聖若瑟安老院,高峰期有超過十幢建築物,當中包括此座小聖堂。

牛池灣原名牛尿灣或牛屎灣,那是由於村民養牛,因而得名,相當不雅,後雅化為牛池灣;另一說法指此村西北有大水池,形如一隻牛睡於水中;亦有說法,指此村原名為龍池灣,村內龍池徑可見端倪;至1866年,意大利傳教士和倫泰(Volonteri)所繪製的《新安縣全圖》,遂將牛池灣改為牛屎灣。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坪石為九龍十三鄉之一,位於平山,原為坪石村及白屋仔村寮屋區;就在1968年,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坪石邨,在1970至1971年建成,由港督戴麟趾(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揭幕;葉準(葉問宗師長子)曾居於此邨,房屋署設雕像作為紀念。

彩虹邨前身為九龍十三鄉之一的沙地園,在1958年批地予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大型屋邨,1962至1964年間分期落成;由港督柏立基(Robert Brown Black)在1963年12月主持開幕典禮,早期為不少外國官員探訪的其中一站,當中包括1964年前美國副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1966年英國瑪嘉烈公主(Princess Margaret)及1980年雅麗珊郡主(Princess Alexandra)伉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