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8日

林兆豐醫生 健康專題

糖尿患者 忌自行用藥損健康

高糖、高脂的飲食習慣令糖尿病愈趨普遍,但由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令人輕視其嚴重性。而患者有時或會誤信坊間謠言,以為服藥會造成依賴和傷身等,堅拒服藥,反而延誤治療,帶來更多併發症,須服更多藥物;服藥中的患者有時又未必聆聽醫生意見,自行配藥,結果又置自身於險境。因此,無論患者初確診,還是確診多年,亦應多多了解藥物,正確用藥。

以患有10年糖尿病的王先生為例,除了口服藥物,他亦需每天注射兩次胰島素。因工作繁忙,他總是難以準時注射晚餐前的胰島素,導致血糖大幅波動,病情控制不理想。為此,他跟從網上的患者分享而自行購買口服降糖藥取代注射胰島素;數天後發現血糖仍偏高,更自行服食雙倍份量,結果導致尿道感染和脫水,十分危險。

正因王先生對糖尿病及藥物的認識不足,結果置自己於險境之中,因此患者有必要加深對此病及藥物的了解。糖尿病一般可分為一型和二型,還有妊娠糖尿病及其他較罕見的類型,但超過八成患者均屬二型糖尿病,主要由於患者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良,使血糖不正常地升高,因此患者必須結合飲食、體重控制、恒常運動和藥物才能控制病情。

治療糖尿病的一線藥物一般為二甲雙胍,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以控制血糖,亦可令食慾和體重下降,惟只要是藥物,便有機會出現副作用,二甲雙胍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腸胃不適,如肚瀉等,不適合肝腎功能欠佳的患者,或須經醫生指示小心使用。

自行轉藥致尿道炎

另一種常用藥物就是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即DPP-4抑制劑),它能抑制腸促胰島素(Incretin)的新陳代謝,由於腸促胰島素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和減低能提升血糖的胰高血糖素(Glucagon,或稱升糖素)的水平,亦能減慢胃部食物進入腸道的速度。因此,DPP-4抑制劑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即使單獨使用,也不用擔心會引起血糖過低。不過它亦可能令小部分患者出現喉嚨痛、頭痛、便秘的症狀。

至於前文提到的王先生,他服用的SGLT2抑制劑,其實屬於近年出現的新一代口服糖尿藥,SGLT2全名為第二型鈉──葡萄糖運轉蛋白,此蛋白原本負責在腎臟中把尿液中的葡萄糖運回血液裏,當藥物令此蛋白受到抑制,糖份就會由尿液帶走並排出,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更有減輕體重和輕微降血壓的功能。

近年更有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能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減緩糖尿病導致的腎臟病變。雖然它可能因小便中的糖份增加而間接增加患尿道炎和陰道炎的機會,但只要依從醫生指示用藥,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並不高。

新藥助減心腎風險

若患者病史長,或對口服藥物的反應欠佳,醫生或會考慮使用胰島素,俗稱「打針」。胰島素注射一般需要每天注射1至4次不等,視乎不同情況而定,劑量和注射次數亦需要不時調整,並可分為短效、長效等,由維持三四小時至超過24小時的超長效胰島素不等,普遍副作用包括體重增加和低血糖症。

除注射胰島素,現時亦有另一種針劑,就是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的促效劑(GLP-1 agonist),此藥須每天或每星期注射一次,透過直接長期發揮類似腸促胰島素的作用來達至降血糖、降食慾、減體重的效果,且不會帶來低血糖風險。近來亦有研究發現它能有效減少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劑量須按情況變更

藥物選擇多,但並不代表可以像王先生般自行購買藥物服食,亦不要以為藥物種類和劑量是永恒不變的,須按身體機能狀態的變化、治療指引和藥物種類的更新,來制訂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不同類型的藥物既可互相補足,亦可互相抵消副作用,患者應交由醫生評估及處方。

說回王先生,他求醫後,醫生先處方抗生素,並恢復及加大胰島素劑量,暫停使用SGLT2抑制劑,在確定尿道炎完全康復後,方重新加入正確劑量的SGLT2抑制劑,並採用每天一次的超長效胰島素,結果王先生的糖尿病病情開始穩定,亦解決不能準時注射第二針胰島素的問題。

 撰文:林兆豐醫生_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