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筆者在電子系工作不足一年,技術員的身份改變了。雖然筆者重新回到半導體工廠工作,但每周兩次到大學參與一些研究工作,所以在那3年多,仍有不少機會見到高錕教授。多年後,高錕教授回港擔任中文大學校長,筆者作為「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負責人,有不少專案亦得與他接觸。在中大的4年多,是筆者無意地闖入「信息新方法論」大殿的重要階段!在圖書館的訊息汪洋大海中暢遊,省視自己在半導體生產控制理論創新之處;高錕教授在科學領域的思考、奔馳、創造,為筆者闖入新方法論領域提供了一個好典範!當年自己在半導體擴散技術上的新觀點:1.在擴散爐的爐溫調控;2.放大系數β的數學處理;3.慢降溫對半導體表面態的貢獻;4.半導體工藝評估機制等。在書海汪洋中,確知自己已突破傳統的半導體生產模式!「光纖」精神從方法論領域推動了筆者的新認識!
大腦神經系統病變
老年腦退化症與幼兒自閉症都是人類大腦神經系統的一種病變,它涉及人類大腦皮層的意識功能。為什麼退化症患者容易失卻對至親朋友、人生經歷的認知。中文大學的華人腦庫資料顯示確與西方腦結構有異!原因為何?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至今未能完整解答人類意識、心理認知的發生?腦意識疾病中的退化症與自閉症,更是醫學大難題。
風味菜宴席上筆者的百字解說,高錕教授為何能從眾多日常知悉的例子,發掘出貓眼石在「光纖」理論的啟示作用!沿着「光纖」新視野,每一種在人腦中的科學「熱知識」確有不足!筆者從多種不起眼的文獻「冷信息」,發現被忽視的一些「熱知識」——「冷信息」在人類熱腦中的另一表現!今天,人類當代的知識結構,更添增了一種60年來才出現的知識新元素——筆者大膽稱為「網絡筆byte」!
現今的訊息技術網絡中有大量的虛擬內容——訊息網絡技術虛擬更有3種不同形式:對實存事物已經過去的虛擬、對現實事物超越性的虛擬、對現實事物背離性的虛擬。普遍認為虛擬並不一定現實,但它在網絡上卻的確是一種「真實」存在的。作為人類知識體系的分析討論,能理清三者:「熱知識」、「冷信息」、「網絡筆byte」,才可準確把握人類知識的未來發展路向,否則,只會成為一隻訊息浪湧中的迷途小羔羊!
作者為科學方法論與信息哲學學者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