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1日

陳偉佳 直資人語

培養科學素養

隨着資訊科技蓬勃發展,STEM成為全球教育發展大趨勢,裝備新一代應對社會及全球因急速的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轉變、挑戰和機遇。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正推行的「教育2030」大型國際計劃,其中特別指出計算素養、數碼素養及大數據素養是未來世代應有的基本素養,故此推行科學教育絕對是刻不容緩。

年輕人成長於科技時代,互聯網、智能電話、社交平台等新媒體對年輕人來說已非常適應,但這不等同掌握科學知識或素養,香港學生欠缺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應用,整體科學知識、運算解難、自然世界的研究和理解等綜合能力普遍不足。騰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指出:「青少年缺乏對科學事業的嚮往和追求,當務之急是在基礎教育層面加強和提高青少年科學教育,並引導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

二十一世紀的學習目標是培養不同情況的解難能力,我們需要一個培育完整科學素養的學習平台。學校作為教育起點,應隨時代轉變作出相應調整,從建立知識基礎的學校課程着手,將固有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改為以學生為中心,採用線上開放和面向社會媒體的教學模式,替代粉筆及封閉環境;鼓勵自主學習替代教師主導學習過程;推動研究性學習和解決問題為本學習。同時鼓勵學校推行與時代接軌的教學範式,如翻轉教學,以創新、互動、有效的範式代替傳統保守的方法,融入實境學習元素,包括探知式學習、實驗式手法、動機、實用性、協作學習、靈活適應,使教學體驗達致最大效益。

針對科學素養,學校需加強統整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推動跨學科學習,如物理、生命、社會和應用科學,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集成到一個學習體驗中使用,按照基於研究性學習將之強化,使課程從解難、發現、探索性學習、主動學習找到現實科技世界解決方案,長遠而言可為學生提供綜合職業發展的「軟技術技能」。

推動科學教育需要學校及社會各界協作。校園內應建立科學學習的基礎設施,裝備成一所科學型的未來學校,使學生在配備充足、設備器材與教材與時並進的科研世界中學習,讓學生在足夠的氛圍下養成學習習慣。並善用資源,如教育局的專項撥款、優質教育基金推動教師培訓;更應走出校園和社會機構合作不同的學習計劃。

教師對推動科學素養舉足輕重,學校應鼓勵與支持教師透過參加比賽、專業培訓,以及資助師生海外競賽及交流,使香港年輕人的科學素養上具有競爭力,加深科學知識,成為與時並進的領航員。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總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執委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