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30日

苗延琼醫生 健康專題

鬱躁症的世界

陳女士(化名)是年薪過千萬的職業女性,看似成就非凡,可是她的脾氣極壞,時常狂怒罵人,更曾做過許多不理性的行為,例如突然買樓、用玻璃樽打傷人及瘋狂購物等,她在異常狂躁的時候依然拒絕入院治療,帶給家人許多困擾。陳女士較少出現抑鬱症狀,醫生診斷後確定她患的是一型鬱躁症。本人特地到她家探訪,方知她在家經常責備丈夫,她病發時兒子不敢上學,待在家中看顧母親;已投身社會的女兒,無法經常請假,卻一直為她擔憂。我告訴陳女士必須認真處理病情,不然或會破壞家庭關係。此時她才痛定思痛,明白到治療不只為了自己,亦是為了家人。

去年有兩位名人因鬱躁症而自殺,先有美國時裝設計師Kate Spade,後有香港歌手盧凱彤。猶記得收到盧凱彤死訊之時,正值我於耶路撒冷旅行,團友均議論紛紛,因為新聞有說她曾宣布鬱躁症已經康復,事業又正如日方中,亦剛與伴侶結婚,為何仍會發生如此不幸之事?及至我回港,沒想到許多鬱躁症病人提早覆診,原來他們因盧凱彤事件而感到灰心,明明看似好轉,怎麼仍走上絕路?

容易誤診

鬱躁症是本人行醫以來覺得屬於「棘手」的疾病之一。這是由於鬱躁症並不是單一的疾病,加上每個病人服用的藥物也有差異。一般來說,有躁症與抑鬱交替出現的情緒病,可分為一型和二型。一型患者即是文章初段提及陳女士那類,會經歷一次以上的狂躁期,鬱症或會接着出現,但相對較少;二型則較常見,重鬱期及輕躁期會交替出現,但並未出現狂躁期,可形容為「九鬱一躁」,鬱的時候較多,躁的時候較少。由於一型比較典型,大家會較易察覺,能獲較多關注;二型卻常偽裝成抑鬱症,令患者、身邊人以至醫生亦會誤判,用錯方法醫治。亦有患者即使看醫生兩三年卻仍不知道是鬱躁症。許多患者與醫生講述病況時,只着眼於抑鬱部分,忽略提及狂躁情況,又或誤以為狂躁期間乃代表病情好轉,所以沒有提及,所以連醫生也不知實情。

我們常說鬱躁症是「繽紛之後的黑暗」,雖然患者會有情緒高漲之時,過後卻會出現抑鬱症狀。有位大學四年級學生,已有兩三年出現鬱躁症狀,他形容自己的人生有三成是好日子,七成是壞日子,好的時候即使捱夜讀書亦不覺疲倦。他以為病情會逐漸好轉,可是這種強烈的情緒起伏始終交替出現,因此不得不求醫。大部分單向抑鬱症,於30及50歲為高峰期;鬱躁症因有遺傳因素,多數在青少年時期已經出現,因此如果醫生遇到年輕患者,加上家庭病歷吻合,都會特別注意是否屬鬱躁症。

鬱躁症與抑鬱症的分別在於鬱躁症患者的情緒既有高漲期亦有低落期,抑鬱症則是長期情緒低落。因此,醫生需花更長時間問症,甚至向其身邊人詳細了解患者的行為和情緒,方可準確斷症。此外,鬱躁症患者通常會說想要情緒穩定而非單單好轉,這亦是一個判斷指標。最令人憂慮的,就是鬱躁症的自殺風險較高,因為患者進入抑鬱階段時,會比單向抑鬱症情況惡劣,亦較難治療;如果誤作單向抑鬱症醫治,抗抑鬱藥物有機會令患者情緒轉為高漲,而純粹抗鬱藥本身也沒辦法好好處理病情。以陳女士的一型鬱躁症個案為例,大家也許認為她因病而得到事業上的好處,例如創作力旺盛,然而要注意患者的執行能力卻很低,隨時做事有頭沒尾,無法同時處理多重工作,亦很難有持續性和穩定性,令他們的人生充滿矛盾。

要有耐性

幸好此病只要對症下藥,就有機會好轉。曾有病人經過10至20年方獲正確診斷,但只要使用適切藥物,就能很快恢復正常,說明治療有其效果。不過,患者必須要有耐性,因為最少持續2至3年服藥,方能穩定病情。要注意的是,病人自行停藥會有風險,容易造成復發,所以最好根據醫生指示服藥;一旦發現復發情況,必須盡快求醫。鬱躁症治療可說是雞尾酒治療,按每位患者的獨特症狀而單獨或組合用藥,當中包括情緒穩定劑如鋰鹽(Lithium)、抗鬱藥、抗躁藥及抗焦慮藥物如鎮靜劑等。

藥物治療外,家人的幫助亦是關鍵。身邊人可從旁協助拍攝患者病發時的模樣,不論抑鬱還是狂躁階段均有幫助,有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有抑鬱和躁症時典型的表現,加強發病意識及懂得盡早處理。家人的支持和諒解相當重要,患者亦需有心配合治療。曾經見過鬱躁症令許多患者的家人深受其苦,甚至造成夫妻離異。患者亦應避免需要輪更的工作,因為睡眠作息混亂都有可能影響病情。

本人最近重新出版的《也無風雨──鬱躁症交換筆記》,乃我為DJ洪朝豐診治鬱躁症時,提議這個寫作計劃,我以醫生角度,他以患者角度,就同一個題目寫出不同看法,望能幫助更多患者及其身邊人,對鬱躁症有更多理解。

撰文:苗延琼醫生_精神科專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