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2日

青斯 志在天地

醫護作為照顧者

許多人認為醫護既掌握豐富醫學知識,縱使家人患大病亦輕易把家人和自己的身心都處理得好。這理所當然的想法與現實有落差。

首先,醫學愈來愈專門化,醫學知識膨脹的速度,令醫生僅夠時間去追貼自己專科的知識,其他專科的就略知皮毛而已。其次,傳統的智慧是醫生不應治療自己家人,因感性容易蓋過理性。再者醫護都是人,有不同性格執着或包袱,不會因做醫護工作而改變。

以前遇過難處理的投訴,不乏病者家人是醫護的。個案雖千變萬化,但離不開幾類,如父母已踏進死亡邊緣,照顧者覺得未盡兒女本分,在父母生病前未照顧好他們,或者是其他執着,所以要求用盡所有資源和能力,要醫護為病者進行沒意義的治療,引發矛盾。這些反應不難理解,亦不擔保換了是自己時會否有同樣反應,但作為旁觀者,我們能看凊問題,知道什麼治療最符合病者最大利益。家人這時需要當頭棒喝,但奈何有些說話我們不能說,會令矛盾火上加油。這些說話只有好朋友才可以講,最終照顧者能否改變看法視乎個人修為造化。這股無奈感也挺難受!

早前和一位外科顧問醫生討論病人的臨終照顧。這個議題不是外科醫生常關注的,所以我問是什麼驅使他對這方面產生濃厚興趣呢?這位外科醫生告訴我有關他和爸爸的故事,我取得他的同意把這難得感動的故事在這裏轉述。

這外科醫生的爸爸早年患末期肺癌,引發吸入性肺炎要住進這醫生工作的醫院。他天天完成自己外科醫生的工作後,就來到爸爸床前,為爸爸做氣管內窺鏡,希望把所有痰抽清,令爸爸能早日康復,有時還沒用上鎮靜藥,如是者過了幾天,他開始發覺自己精神不振,體力不繼,但仍繼續下去,同事們都沒半點聲音,直至兩位醫生朋友的出現。

當下頓悟

某天一位內科醫生朋友來到他爸爸病房外輕輕拍門,和他在病房外傾談,着他想想這是否他或他爸爸想見的情況,並要他把治療計劃交給一位他信任的醫生下屬去處理。當下他頓悟了, 把爸爸的治療交託他人。第二位是紓緩治療科醫生,與他及他爸爸詳細探討在往後什麼值得做或不值得做。這談話維持了兩個半小時,讓他有機會在爸爸身旁陪伴一段很長的時間,解開許多以往的心結!他家人往後亦盡量抽時間陪伴,讓他爸爸安詳離世!

出自合適者口中的簡單幾句話,確能化解矛盾,難處是要有找合適使者的智慧!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