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
提到嶄新科學技術,若用作健康治療用途,大家一般拍手稱好,但若用作美容用途,則被大家投以鄙視目光,例如雖然反對者眾,卻仍有不少科學家認為基因編輯可用來「剪走」遺傳病,但對於製造「漂亮寶寶」則堅決說不。正如政府資助以至保險可保障的範圍,通常把美容外觀方面的治療排除在外。
但,社會低估了貌醜帶來的精神傷害。英國其中一位首批黑人女法官Constance Briscoe的暢銷著作《醜孩子》(Ugly)講述她因貌醜而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這本書談及她因貌醜缺乏母親關愛甚至遭母親虐打——「虐打」已被她母親否認以至告上法庭,這名女法官後來又因牽涉到其他官非而要入獄等等──撇開這堆麻煩事不談,我們只抽取她因貌醜而飽受精神困擾的這部分來說。
她在書內這樣形容自己的模樣,「我真的很醜,頭太大,嘴又大,面部充滿斑點,鼻子也太大了。我不常笑」。書內聲稱母親因她醜陋,連她的學校照片也不可購買,認為這是浪費金錢。她在另一本著作《醜陋以外》(Beyond Ugly)講整容經歷,那時她儲夠了錢,約22歲就去找整容醫生,經歷多次整容手術。
身體畸形恐懼症
Constance童年時是否貌醜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她根本不醜。也許她是因被外界批評而陷入了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尤其是女性,影視銀幕為女人的容貌訂立太多標準。
基因編輯用在人類身上,雖然反對者眾,但不少科學家聲言若用在醫療身上是好事,問題只是尺度有多遠?當我們走了這一步,再新一代的科學家就會躍躍欲試下一步,美容寶寶以外,會否真的弄了一個半人半獸的人種出來?或一個能免疫於任何傳染病的超級人種,最終會否像《未來訪客》的劇情一樣,只要散播人傳人的疾病,普通人就這樣被滅絕?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