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7日
眼睛是靈魂之窗,即使輕微的視力問題,都可能影響社交與生活質素。隨着科技發展,很多香港人都會因學習、工作或玩樂,長時間使用電腦及手機,致近年患上屈光不正的人數愈來愈多,本地的近視發病率是美國的3倍,比中東地區高超過10倍,更呈年輕化的趨勢。
有本地大學研究指出,本港7歲的學童當中,達三成出現近視問題;至12歲時,有五成兒童受近視困擾,中學生有七成是「四眼仔」或「四眼妹」,在大學生群組更有九成是近視人士。
佩戴眼鏡會造成很多不便,也會影響外觀,一些人會選擇佩戴隱形眼鏡,惟長期佩戴卻可能引致乾眼或紅筋的問題。為改善此情況,部分人會考慮進行激光矯視手術。激光矯視手術的原理,是透過改變角膜弧度,矯正近視、遠視、散光或老花等這些屈光不正的問題,讓矯視者回復清晰視力,減少對眼鏡或隱形眼鏡的依賴,對熱愛運動的人士尤為方便。
自1940年起,全球開始發展出不同類型的矯視手術,部分到今日仍被廣泛採用。現時醫學界較常使用的激光矯視手術是LASIK及SMILE,而SMILE更是近年最新發展的激光矯視技術,其優點是傷口較細及復元期更短。
手術方法各異
傳統的角膜切割激光手術(LASIK),必須以打開角膜瓣的方式進行,傷口最少有20毫米。醫生會以準分子激光(Excimer Laser)在角膜基質層進行打磨,改變角膜弧度,完成後把角膜瓣蓋上。至於小切口透鏡切除術(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即SMILE微笑矯視,則會透過飛秒激光,開出一個2至4毫米的微細切口,並因應個人的近視散光度數,切割好角膜薄片厚度,再經微細切口將此角膜薄片取出,以達矯視效果。
由於SMILE毋須製造角膜瓣,可減少乾眼症、角膜瓣移位或感染等併發症的出現,加上手術時間僅4至5分鐘,術後不適感較輕微,數天即可恢復正常運動及工作,非常方便。
驟眼看來,SMILE似乎比LASIK稍勝一籌。不過,進行LASIK激光矯視的度數上限可達1500度近視、600度遠視或600度散光,SMILE的度數上限則是1000度近視及500度散光。患有遠視者可考慮接受LASIK,而SMILE傷口較細、復元較快、眼乾情況較少的特點,較適合喜歡運動的人士。
一般而言,激光矯視手術的風險甚低,最常見的問題是過度矯正或矯正不足,部分個案可透過「增進手術」改善,其他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包括角膜層板毛病、偏心、細菌感染、眩光散光、層間異物、上皮植入、對強烈燈光敏感或在昏暗環境下視力減低、錐形角膜、眼乾等等。
了解個人條件
雖然矯視手術大致適用於所有人士,惟若眼睛曾受重傷、本身患有眼疾、正在懷孕或哺乳女士,或傷口癒合功能較低的糖尿病和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應先詢問眼科醫生意見。
接受矯視手術前須進行全面的眼睛檢查,患者要先停戴軟性及硬性隱形眼鏡1至3星期,檢查當日會進行最佳視力測試、屈光檢查/光度量度、角膜掃描、顯微鏡檢查、眼內壓量度及眼底檢查等,醫生會透過上述檢查結果,為患者設計最切合的治療方案,並評估病人的手術風險。
常玩手機 勿忘定期驗眼
近年,除了電子產品盛行,導致患近視、遠視及散光的人增加外,一些與年齡增長有關的眼睛疾病,如白內障、老年黃斑病變、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視網膜退化等,亦隨人口老化漸見普遍。惟現時普羅大眾對眼科健康的認識依然不足,更忽略了定期接受詳細眼睛檢查的重要性。
事實上,眼睛與身體其他部分一樣,均應每年進行檢查,如有特殊情況,更須每半年做一次檢查。透過眼底照相機、視網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視野檢查分析儀等儀器,可以準確診斷出白內障、視網膜脫落、糖尿上眼、青光眼等疾病,及早作出治療。要謹記完成矯視手術後,同樣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接受眼睛檢查,切勿過度使用電腦或手機,令眼睛長期缺乏休息,也可能令近視再次加深。
撰文:阮燕芬醫生_眼科專科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