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9日

潘天惠 音樂殿堂

著名作曲家梅廣釗 為音樂奮鬥一生

幾十年前,香港人未聽過生涯規劃,但一樣有很多人,自小已立定志向,奮不顧身搭上夢想號黃包車,朝着一個看不到的終點進發,梅廣釗是其中之一,「一生為音樂奮鬥」正是他的人生規劃。

梅廣釗是外號「新梁醒波」的粵劇明星梅欣之子,他早成為著名作曲家,也是香港為數不多的全職作曲家,以音樂維生,為音樂而生。

記者以為梅廣釗當日教書,因利乘便,故相約在香港大學接受訪問,但這位一頭白髮,形象酷似古代大俠的音樂人,聞言搖頭擺手。

「不、不,在香港邊教書、邊搞音樂是優差,但我沒有教過書,哈哈!」他苦笑回應。

五十後的梅廣釗早年在浸會學院讀電影,後來半工讀考獲香港大學的音樂系博士,對母校的優美環境念念不忘,「我有一個信念,一生人只做一件事,只要做好這件事,你一定會成功。」歲月把人的棱角去掉,他笑言不太清楚,香港地還剩多少個像他一樣純粹的作曲家,但深信皇天不負有心人。

他把音樂人生,從頭說起。音樂細胞遺傳自父親,身為家中獨子的梅廣釗自小受到中樂薰陶,9歲獲贈優質音響組合,闖進無邊界的音樂世界,一發不可收拾。

「爸爸很厲害,隨手可以彈奏多種樂器,如小提琴、古箏、二胡、班卓琴等,我會去戲棚看他演出,但我們是各有各聽、各有各玩,音樂是我們兩父子的共同話題。」2011年梅欣在加拿大病逝,慶幸也能見證到兒子實現夢想,「他沒有說出口,但當時自己算是略有所成,我感到他是高興的、滿意的。」

作一曲報酬僅200元

梅廣釗不靠父幹,堅持走自己的路,曲折而顛簸,從沒失去自信,曾在報館擔任翻譯,也做過不少散工,但幾乎全部關於音樂,他回憶說:「在浸大讀電影汲取不同的藝術養份,進入港大之前維持了10多年的自修,我什麼類型的音樂都玩過,也接觸過,最初是由西方流行曲入門,之後夾band,然後走進正統音樂和現代音樂。」

「我沒有啟蒙老師,音樂就是啟蒙老師,曾經想過在流行曲方面發展,但局限性太大,何況在香港做音樂很難曲高和寡,大都涉及流行曲,要懂得做觀眾容易入口的音樂。」千錘百煉,而後能成,家人小時候沒為他聘請音樂老師,全靠無師自通,長大後才跟隨過兩位作曲家取經,「我早已知道將來是走音樂路,所做的每件事都同音樂有關,例如做錄音期間,知道收音的技巧,所以台(舞台)、燈(燈光)、聲(聲效)都難不到我。」

初出茅廬時捱過的辛酸不足為外人道,梅廣釗望向遠處,若有所思道:「我是有點儍更更,出道時想過完全不碰商業音樂,但是接觸正統音樂的機會不大,收入不高,加上自己沒有教書,生活甚艱難,記得作一首曲別人要了,大都只有200元左右報酬,夠食兩餐飯,哈哈。」

是金子總會發亮,他作的第一首流行曲叫Promises,成功在無綫第3屆流行音樂歌曲創作邀請賽中脫穎而出,並對時任港台監製單慧珠表示:「這是我對自己的音樂許下的承諾。」後來,他獲邀為港台劇集《小島的故事》作曲,並敲定由葉振棠主唱,盧國沾填詞,轉眼成為全職作曲家10多年。

「香港做藝術家難,做一個不肯同現實妥協的藝術家更難,那種苦是說不出來,形容不到,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往往無人明白你。」苦澀,慢慢向着心裏滲,何必抱怨,事過境遷便嘗到一種回甘。「做廣告音樂收入豐厚,當年有大公司搵過我,本來已經擊敗了其他候選人準備簽約,但臨門退出,始終覺得出賣自己的良心……之後做回本來的低職位,那個星期,內心掙扎得很痛苦,儼如有人一刀一刀削去你的理想。」

婉拒寶麗金簽約邀請

他生在香港流行曲的黃金年代,卻始終不願為了鈔票而背棄心中所想,「寶麗金打算簽我,也被我拒絕了,他們講到明想捧紅我,但我真是不想一世寫流行曲,要寫就寫交響樂,我是儍更更……一路走來,我不相信命運,更相信音樂的美好,只要浸淫在音樂的幸福之中,就能治療現實的苦。」

現在,梅廣釗終於明白,為何當初有人戲謔他志願是作曲家,實在太儍太天真,但回首自己的青春歲月,卻由心笑出來:「哈哈,從未試過對自己失去自信,也沒印象曾經被拒絕過,如今可以自給自足,證明是捱得有價值。」

在音樂世界,音符彷彿跟他融為一體,被問到作哪一首曲花了最長時間烘焙製作,良久,他搔着頭皮回答:「沒有最久,通常都很快完成,現在仍有很多作品收埋在櫃子內,我沒有仔女,音樂就是我的仔女!」

作為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擁有典型香港人特色,周身刀、張張利,涉及大量跨媒體創作,也是2008北京奧運香港聖火傳遞典禮藝術統籌,曾為2010上海世博香港周作曲,為顧嘉煇與香港中樂團的表演擔任藝術統籌,近年有份參與舞台劇《羅生門》、《莎士對比亞》、《雷雨對日出》、《紅梅再世》等。數到得意之作,他隨口說出:「《千水情》、《大地》、《創世紀》,還有下年面世的《大漠之歌》,而港台電視的音樂,很多出自我手筆,如《吾土吾情》。」

他是第一屆「香港青年節」的總策劃,重頭炮是將於12月8日在西貢沙下海灘舉行的跨媒體戶外實景音樂會,「想法早在5年前已經誕生,一直等待機會來臨,這是香港破天荒利用戶外實景舉行跨媒體音樂會,當中有管弦樂、舞蹈、書法、功夫、風帆、舞獅、歌唱等環節,希望各位多多支持。」青年節大使有薛凱琪、方力申、羅仲謙,體壇則有田徑名將姚潔貞和陳家豪,除了音樂會之外,11月17日將會舉行「千人同鏢破世績」活動。

由音樂開始,以音樂作結,梅廣釗最後出言為香港音樂人大平反:「我出席過無數國際音樂節,敢說香港的正統音樂絕不輸蝕,作品更達世界級,只是普羅大眾未必知道而已,也相信將來會變得愈來愈蓬勃,尤其是這兒提供到一個藝術上開放空間,現在政府多了關注,希望將來有更多作曲家能夠靠作曲養活自己。」沒有音樂,沉默都變得喧嘩,聲音都顯得膚淺。

 

梅廣釗小檔案

出生年份:1952

學歷:博士、碩士(音樂)

興趣:足球、電影、書法、 詩、畫、武術、攝影

座右銘:人的意向只有 一個並且是一生一世的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