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
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早前出席中國珠寶品牌與時裝品牌合作的「畫壁.一眼千年」2019春夏時裝騷,這場大騷以優雅與魅惑呈現法國女士形象,為巴黎女性譜寫東方風情。
此一大騷在所羅門羅斯柴爾德(Salomon de Rothchild)公館舉行,在此座帶有濃郁法式風格的建築中,緙絲、蘇綉、羽繪這些細膩的東方工藝融滙於作品中,納東西時尚文化合璧之精細工藝。緙、綉、畫、染俱出神入化,圖、紋、珠、飾相映成趣;端莊典雅而不失靈動,古樸厚重而不失時尚,令伊莎貝雨蓓印象深刻。
敦煌壁畫擦火花
伊莎貝雨蓓以經典來形容大騷,春夏系列結合菩薩、飛天等佛教元素,呈現出敦煌壁畫博大精深的歷史處境與人文畫卷,從而感受東方美感;東方情愫在十八世紀巴黎到達頂峰,並衍生法語詞彙Chinoiserie,專指帶有中國風的奢華物品,從中國涼亭與園林,到奢華繁複的首飾設計與各種繪有花魚鳥獸的家居物件,與法國宮廷美學融合的元素,展現出兩種文化所碰撞出的藝術火花。
關於東方風格對法國時裝設計師的影響,從香奈兒(Chanel)喜愛的東方屏風,去到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則有此名言:有什麼國度能夠這麼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國風。
伊莎貝雨蓓到過中國很多次,卻不會說中文,她喜歡中國食物與中國電影。參與這場時裝騷的中國時裝品牌蓋婭傳說(Heaven Gaia),以極致的時裝美學展現中國文化內涵。
伊莎貝雨蓓生於巴黎十六區,其父Raymond Huppert為製造商,其母Annick Beau為英文老師,她有一名兄長3名姊姊,其中姊姊Caroline Huppert為電影導演與編劇。在其母鼓勵下,伊莎貝雨蓓投身演藝事業而為童星。1971年首次在電視上亮相,1972年於Nina Companeez執導的《福斯汀與美麗的夏天》(Faustine et le Bel Été)初度亮相,在Alain Robbe-Grillet於1974年執導的《圓舞曲女郎》(Successive Slidings of Pleasure)中,伊莎貝雨蓓的演出讓她成名。
她首次獲國際注目在1977年,當時她演出瑞士導演Claude Goretta執導的《編織的女孩》(The Lacemaker),此片亦顯露出她其後風格。她在1978年參與Claude Chabrol執導的《維奧萊特.諾齊埃爾》(Violette Noziere),首度獲康城影展最佳女演員。
伊莎貝雨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挑戰詭異及深沉角色,包括Maurice Pialat執導的《路路》(Loulou)、Jean-Luc Godard執導的《激情》(Passion)、Diane Kurys執導的《我們之間》(Entre Nous)與Claude Chabrol執導的《女人的故事》(Story of Women),她憑此片首奪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
母子亂倫惹爭議
1995年,她在Claude Chabrol執導的《儀式》(La Cérémonie)演郵局職員,與稱職的文盲女傭Sandrine Bonnaire有精采對手戲,憑此片演出再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並首度獲凱薩獎最佳女主角。伊莎貝雨蓓與導演Claude Chabrol後來仍長期合作,參與的電影包括《一切搞定》(The Swindle)、《謝謝你的巧克力》(Merci pour le Chocolat)與《權力喜劇》(Comedy of Power)。
她與奧地利導演Michael Haneke合作,演出《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電影改編自奧地利女作家Elfriede Jelinek的同名小說,她亦憑此片再度獲得康城影展最佳女演員。
伊莎貝雨蓓於2002年主演Francois Ozon執導的歌舞電影《八美圖》(8 femmes),與此片其他演員共同獲得柏林影展傑出藝術成就獎;她在2004年主演Christophe Honore執導的《母親,愛情的限度》(Ma Mère),其中有一幕母子亂倫,引發爭議。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蓋婭傳說與歐亞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