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6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怎樣較什麼重要

快樂有沒有高低之分?巴堅尼認為,問題是問錯了,答有或沒有都沒有意義。幾千年來大哲都弄錯了,他們將心智(Mind)和肉體(Body)二分為對立的東西。事實是,人是「擁有身體的存在」(Embodied Beings)。離開了身體,心智不能獨存──即是說,人並沒有靈魂──反過來,單單有身體,沒有心智,也不能算是「人」。我們不知道「植物人」還能否快樂。

提升至藝術境界

巴堅尼以飲食為例。十九世紀的法國作家薩佛倫(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在《味道的生理學》(The Physiology of Taste)書中有云:「動物餵飼,人類飲食。只有具備心智的人類才懂得吃。」動物進食純為飽肚,只有人類才有能力和要求食物具備色、香、味。飲亦如是,人類飲酒、水、果汁等,非純為解渴,供給身體需要的水份,更兼具意義。

在巴堅尼眼中,識飲識食,跟欣賞繪畫、雕塑、歌劇一樣,是「美藝」(Aesthetic)經驗,需要知識和修養。煮食更要兼顧心智和手藝。廚師構思菜式,精選食材,是心智。落手落腳調味、烹煮……是手藝。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才能弄出一道食客讚嘆難忘的菜。廚師和畫家、雕塑家、作曲家和演奏家一樣,屬於藝術家。

巴堅尼認為,怎樣(How)比什麼(What)重要。雖然人類跟動物一樣要飲食才能生存,但人類可以將飲食提升至藝術的境界,既滿足了肉體慾望,也滿足了心智的需求!性亦如是。動物只懂交配,繁殖後代。人類卻將性和愛結合,做愛不再僅追求肉體的快樂,更傳情矣!

巴堅尼的說法不無道理。可是,他忘記了:不是每一樣予人快樂的行為都涉及心智,可以提升至藝術的境界。有些肉體慾望帶來的快樂,例如日光浴、睡覺、健身,跟心智有何關係呢?有何藝術可言呢?亞里士多德甚至說:有些快樂不只低級,且是壞快樂(Bad Pleasure),例子:病癒令人快樂。恐怕沒有人會喜歡生病而得到病癒的快樂吧!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