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6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快樂怎麼算

今時今日,問家長期望兒女有個怎樣的人生,他們大抵不會期望孩子光宗耀祖或飛黃騰達,只會說:希望孩子他日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快快樂樂地過一生。正如英國哲學家巴堅尼(Julian Baggini)說的,快樂已是現代人普遍追求的人生目的。問題是,怎樣才算快樂?

1988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馬蒂雅森(Amartya Sen)寫過一篇文章,討論生活質素的問題。他的朋友認識一名住豪宅、擁有勞斯萊斯的富豪,卻慨嘆自己的生活質素很低。他十分不快樂,皆因他獨愛寫詩,而且覺得自己的詩相當好,卻沒有人賞識,連太太也不讚賞他,令他情緒低落。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人人對快樂的定義都不同。快樂或不快樂是主觀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然,還有什麼快樂指數可言?

肉體快樂最低級

古希臘的大哲卻不如是觀。蘇格拉底有句名言:「不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他所說的省察,類似曾子謂的「吾日三省吾身」,指理性思考的省察。此語背後的意思是:沒有理性思考,人生就不可能真正的快樂。既然理性追求的是客觀和普遍,那快樂不應是主觀的感受,而應有客觀的標準。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認為,人有理、情、慾。飲食、聲色犬馬等等肉體慾望帶來的快樂最低級。其次是友情、愛情、親情等等,予人的快樂屬中級。最高級的快樂是理性帶來的快樂。換句話說,柏拉圖認為:讀書、思考、跟他的老師蘇格拉底討論哲學問題,其樂也遠勝飲食或談情說愛。

柏拉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認為,肉體慾望沒有普遍性:有些人愛吃辣,有些人憎厭辣。真正的快樂應有普遍性(例如健康,有誰會因身體健康而不快樂呢?),那肉體慾望帶來的快樂,應是最低級的,但他並沒有像柏拉圖或宋儒般主張「存天理、去人欲」,因為肉體慾望不滿足,身體不健康,便沒有條件追求高一級的快樂。亞里士多德相信,萬物皆由一神生成,但此神不像基督宗教的上帝般插手人間事,祂只是「純粹思考」(Pure Thought),因此人若要得到最高的快樂,便應仿效神「純粹思考」。難怪中世紀的教廷接受亞里士多德的哲學。

到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提出,可以找出一個快樂公式,計算任何行為的苦樂程度。凡可以給當事人帶來快樂多過痛苦的行為,便應為之。若然,沒有人可以越俎代庖的為別人決定某一行為是苦是樂。既然如此,所有快樂都是等量的。邊沁云:「推針遊戲(Push-pin Game)跟藝術、科學、音樂和詩歌價值相等。」即是說,同樣可以予人快樂,沒有高低之分。

邊沁的弟子J. S.米爾(John Stuart Mill)反對老師的說法。他打個比喻:「做不滿足的人,好過做滿足的豬。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於做滿足的蠢才。」這和蘇東坡說的「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剛剛相反。蘇東坡這首《洗兒詩》只是晦氣話,不能當真。俗語有云「寧生敗家仔,莫生蠢鈍兒」,正正反映才智帶來的滿足(快樂),遠勝肉體慾望的滿足和快樂。換句話說,快樂有高低之分。

先決條件是安靜

米爾認為人比動物高級。飲食、享受溫暖的陽光、交配等,動物可以享受,便是較低級的快樂。人能得到而動物無法得到的快樂,才是高級的快樂,例如邊沁說的藝術、科學、音樂和詩歌等。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城邦動物」,若能服務公眾(例如做義工)、參與政治、伸張公義,促使其他城邦公民安居樂業,也是快樂。可是,人壽有限,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為公眾服務、參與政治,會喪失時間「純粹思考」,故其快樂仍低一級。世間何來「哲學家王」呢?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則認為:快樂的先決條件是「安靜」(Tranquillity)。沒有「安靜」,什麼也不能享受。有完美的「安靜」,任何活動都變得有趣。此言頗近乎《大學》說的「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亞當史密夫繼而具體地說明快樂/「安靜」的3個必要條件:一是健康,二是沒欠債,三是對得住良心,無愧天下。如此,快樂唾手可得矣!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