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5日
幾乎所有李希特的作品,俱藉繪畫與媒材的相動而成,從而呈現虛幻空間;對他而言,現實為一連串新嘗試的組合,他對創作、藝術市場及藝術運動有如此說法:我乃超現實主義者,我關注的永不是藝術,但經常注視藝術的用處(My concern is never art, but always what art can be used for)。
大約從1964年起,李希特畫了不少肖像,對象包含畫廊老闆、收藏家、藝術家與朋友,分別於1977年及1988年為女兒繪下兩件肖像作品名為Betty,1993年3幅名為IG的作品則為第二任妻子Isa Genzken的肖像畫。
李希特刊登於雜誌內頁的作品Lesende(1994)則畫下第三任妻子Sabine Moritz,他也曾為納粹黨成員及其受害者家屬畫下肖像,以寫實方式記錄國家社會主義的歷史;從1966年起,他將所拍攝的或他人的照片作為肖像的基礎;在1975年一次展覽契機,藝術家組合Gilbert & George曾委託李希特繪製肖像。
李希特在1965至1974年之間以版畫媒材創作,估計他大部分版畫俱創作於這段時間,作品具有相似的內容及主題。此一時期,李希特亦探索各種版畫的印刷方式,包括光刻(Photolithography)、絹印印刷(Screenprint)和膠印(Collotype)等非昂貴的媒材,賦予不一樣的藝術表現。
李希特從1967年左右製作Four Panes of Glass,將玻璃板以傾斜方式安裝,以不同角度串連裝置。他與Blinky Palermo為1972年奧運會的體育設施設計提案,那是27種不同顏色的玻璃窗,就在運動場的前方,每種顏色隨機分布,重複出現50次。
1981年的聯展中,李希特製作巨大鏡子,諸如《鏡繪》(Mirror Painting),將玻璃背面加工成為灰色玻璃;在1992年第九屆卡塞爾文獻展上,他與建築師Paul Robbrecht合作,於展館空間設計中展出畫作與彩色鏡面玻璃。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大館.關公 |
上一篇: | 李希特《骷髏》對抗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