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
殖民地時代,有些港人以華僑自居;回歸之後,當然不容許了。撇開政治正不正確,吾輩其實具備華僑特質──目光較遠大,思想較開明,同時語文也較不純正,但絕非落後,反而多采多姿,往往另含深意,成一家之言,我間中整理一些,編入這《港僑詞典》。
詞目:返工
近義詞:大陸叫上班;台灣從日制漢語曰通勤。
音訓:返,讀如作反的反(陰上聲),遇到重返、返回,大多數人會正讀;遇到返學、返工,則一律變調讀作番(陰平聲),格外嗌得響。
釋義:何止嗌得響,一場「山竹」風災已經證明,無任何障礙能夠阻撓港人返工!但所謂返工,也就返到公司而已,反正工公同音,人在公司即當交數。花幾小時等車逼車,身心俱疲,沒想過home office更有效率嗎?今時今日有多少業務非要辦公室搞不可嗎?關鍵在於一個返字──大陸叫上班、上學,台灣叫通勤、通學,都有進入狀態之意,on duty便全力以赴,完成便下班、下課,解除裝備,有勞有逸、有張有弛的,哪像我們無意識?所以本詞典認為上班、通勤只屬近義詞,而非返工的同義詞。港僑語言容易把返工、返學與返屋企、返歸混淆。返屋企是毋須思考的,總之必定要回去;正如返工一族像受了《格林童話》吹笛魔咒的老鼠,翻山越嶺,攀條折枝,殊途同返歸湧向車站,或曰,視死如返歸。
正寫:故此,返工疑應作返公,工作內容不重要,返到去公司才重要。
反義詞:放工。你懂了吧,大陸叫下班,像放監才說放,香港小朋友下課也叫放學。又其實,放假方為返工的反義詞,書面語應作休假,確保能休息、休閒的,而港僑只有權吊頸中放一放。
詞目:優先座
同義詞:大陸稱關愛座,台灣稱博愛座,澳門稱愛心座。
考辨:名目繁多,從不統一,各地叫法有時互相通用,唯港僑英語較佳,以priority seats譯為優先座。
釋義:孫中山平生題得最多的墨寶正是博愛二字,台胞承國父遺教,因為博愛所以禮讓,王道復古,天經地義。大陸關愛,大概像彩電、雙規、雙開等「簡體詞語」笨人笨作,不倫不類。澳門各類意識形態的包袱較輕,突顯愛心,天真率直。我城金融掛帥,事事爭先恐後,讓座也講成優先(屁)股坐優先座似的,殊不知詞意含糊──健步如飛的青年搶佔,還可曲解道:「不就是鬥快嗎?」
流變:建議三岸四地一律改稱批判座好了,認真的,愛未必人人懂,被批判之恐怖(尤其大陸同胞文革記憶),倒夠震懾力,包保空出來。
相片:網上圖片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