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18日

若靜 視線所及

還是講人性好了

前段時間,教會牧師性侵害女教友新聞鬧得沸沸騰騰,神職人員性侵害教友只要一揭露,從來都是大新聞,讓人震驚,氣憤的指數也高出其他;同是性侵案,教師侵犯學生也是一樣,這是因為人們潛意識認為教會、學校都是神聖之地,從事神職和教職的人,比常人更具有道德操守,這當然是合情合理的良好願望。

凡是人,就有人性,就有人格高低之分,並不在於他從事什麼職業,神職也好、教職也好,只是一份工作,有企圖之人反而會利用人們這一心態去做些事,把自己包裝成神的代言人,取得信徒的信任,從而達到一己私利。

我也去過教會幾年,感覺並不比社會單純,那種以愛的名義包裝下的行事風格,有的是虛偽和霸道。我記得剛去教會時,遇到一位很熱情溫暖的教友,當時機成熟就向我推銷保險,一旦拒絕就露出真面目,也見過在教會發生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記得有次剛剛唱完詩歌,就有位男教友上台懺悔說自己有了婚外情,女方還懷孕了,接着就從台下面傳來他太太的嚎啕大哭聲,這樣毫無私隱的懺悔令我感覺不安。覺得恐怖的並不是因為男教友有婚外情,而是這種形式的懺悔,我實在接受不到。如果是教會的意思,那跟共產黨讓人上電視懺悔有什麼分別?

如果是教友自願,那更恐怖,這感覺如同被神職人員性侵了的教友,為了教會的聲譽,甘願啞忍一樣令人窒息,也是這件事使我決定離開教會。我也觀察過身邊很多教友,認為他們只是習慣了去教會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圈子都在教會,去教會變成生活一種方式,至於屬靈上的增長與否,那真的是只有自己知道。

當然我也見識過很好的教友,他們發自內心地信賴、依靠神。我們也分享過一些看法,他們認為來教會是敬拜上帝,不會看人。

教會性侵害案層出不窮,教會為了維護聲譽,反而成為此類案件的保護傘,香港基督教會曾成功與幾個性侵受害者作深入了解,有位在外地宣教的女士,就被同行的牧師強吻及意圖強暴,幸好能掙扎逃脫,最終只將事情告知教會「師母」,但對方的反應是問題出在她身上。

神職人員、教徒的人格不一定高尚,有的滿嘴仁義道德,內心卑劣者大有人在。正如張愛玲所說:「思想常常漂流到人性的範圍之外是危險的,邪魔鬼怪可以乘隙而入,總是不去招惹它的好。」

所以說,有人的地方,還是講人性好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