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上月出席書展時,引用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例子指:「就係罪犯未必係壞人,犯罪亦都有好多客觀嘅原因,都有好多值得同情嘅地方,同樣警察都唔一定個個係好人嚟嘅。」
這樣客觀、中肯的言論竟然惹來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不滿,協會並向黃偉綸發信,批評他以警察為主語的不恰當比喻,表示極度遺憾,認為黃偉綸的言論可能令公眾誤會局長是批評警務人員,傷害警務人員的信心。
局長所言純粹是講人性,只因警察代表的是正義,才拿代表正義的警察作主語,而罪犯代表的是邪惡,同樣也拿來作為一個主語,正反的對比來表達人性的複雜,警察協會這種單一思維的言論實在可笑。
記得女兒小時候最愛問一個問題: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總是告訴她,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最主要是從哪個角度去看。例如一個很孝順的人為了給父母醫病而犯了偷竊,在孝順方面看是好人,但偷竊是犯罪,這方面看又是壞人。
我們類似這方面的溝通還是很多的,後來女兒愛上了歷史,又問我秦始皇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方面她覺得秦始皇很偉大;另一方面又覺得他很殘暴、焚書坑儒……女兒就是在這種困惑中長大,如今女兒早已知道人性複雜,並不只在職業上。不會單純憑一些行為模式就可以輕易下判斷,知道很少人是一個「徹底的人」,既非好人,亦非壞人,很多時因為某些決定與選擇,而違背良知,或許他們的內心並不快樂,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們見到的還少嗎?
稍為對人性有所領悟的人都不會對神職人員性侵、警察犯罪表示震驚,職業並不代表人格高低,只有正視人性的複雜,才有利提高管理和避免聲譽受損。
「警察不一定個個是好人」這句話是事實。警察犯罪新聞全世界時有發生,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警察也是人,警察協會為此動氣,實在小題大做。一個社會如果對人性的複雜沒有了解,就少了很多包容和諒解,也就變成了一個非黑即白的社會,香港人都經歷過這種痛苦,理直氣壯指摘別人,意氣用事的正義高調,都難以服眾,甚至令人反感,這些並不代表什麼,我們不知道內情太多,真真假假的事情也太多了。
張愛玲說:無窮無盡的因果網,一團亂絲。牽一髮而動全身,可以隱隱聽見許多弦外之音齊鳴,覺得有深度闊度,覺得實在。
我想這就是西諺所謂:the ring of truth。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