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5日

文潔華 生命通識

性別與暴力

連串發生的殺傷女友、妻子及前妻的事件,使人再思女性經常成為暴力對象這老生常談。案件受害人與暴虐者曾有過親密關係,甚至仍屬愛人的身份,暴力一觸即發;但也不全是意外,因而判罪有屬謀殺的,而非誤殺。

被報道懷有身孕的女友,在旅行期間疑遭殺害且被棄屍。有男人要求前女友復合,言談間觸及他的神經,其後女友慘遭扼殺,棄屍家中。男人們向妻子們潑擲鏹蝕液體,嚴重傷害她們的身體,動機相當明顯。當然也有女人傷害男人肉身的罪行;毒殺親夫,「斬草除根」者亦見於國際間的報道,惟罪行的觸發點及行兇手法,具性別上的差異。

兩性互相攻擊的行為,在過去三十年的中國社會,已被研究分析為共通的一些特點,即使國家的經濟及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關於男女夫妻暴力多以女性為受害的對象,內地研究多考察大城市裏普通家庭暴力的發端,留心兩性攻擊行為的特點,試圖了解其間的社會心理淵源。

同意說攻擊行為除了指傷害他人的身體,還包括他人的心理。研究發現在婚姻衝突中男女的彼此攻擊,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男性主要以揮拳動武發洩憤怒;女性則口出惡言,以語言暴力呵責奚落。但我不認為女性此種舉動只是排解怨尤,其實許多時也是主動進攻。即使在三十年前的上海,有研究指出在調查對象中有近三分一的夫婦,在爭吵時同時動武,其中以丈夫毆打妻子居多,男子在家庭中更具攻擊性的結論,屢被肯定。但研究亦表明,在夫婦矛盾尖銳時,女性經常先動手或及時還擊。相信目前情況,依然跟三十年前相若。

研究分析箇中的社會心理淵源仍屬老生常談,大致為:大城市夫權意識日漸弱化,女性不一定遵循因襲的家庭角色;女性在家庭中具有資源優勢,介意自己為家庭付出更多,從而產生心理不平衡,或索性我行我素。有一點跟性別假設有關的結論是:女性的直觀能力、敏感性和記憶力為一般男子所望塵莫及,容易引起糾紛。但此等所謂「特徵」,不該為暴力的決定性因素,而是為何被認為會對男性的社會存在構成威脅。

有趣的是研究指出的暴力與個人的教育或文化度、社會資源與職業層次的關係。文化程度愈高者,在衝突時會較為克制,所受待遇也愈平等,獲得更多尊重?然而近年的案件,多被媒體報道為受害女性的文化程度或收入比男人高,是彼此關係不和諧的事端。可見性別與暴力,依然涉及久存的、根源的性別意識形態。

有研究指出暴力的發端來源於女性的社會配角狀態,因而她們消極的反應為在家庭的心理補充。研究者呼籲女性應加強在社會的競爭力,培植優勢,而不應着眼於在家庭中表現控制慾、侵略意象和攻擊性。

然而,此等剖析不只其中的關連有待考證,亦不能證成或歸咎為女性成為暴力對象的主因。

註:隔周二刊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