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4日

葉輝 生命通識

十三鄉護村抗爭

話說1950年韓戰爆發,本港轉口貿易因禁運幾乎全面停頓,面對財赤危機,大量南遷工業家及難民遂為工業發展奠定基礎,港府遂將眼光放到九龍東一帶的鄉村,其時亦為村民運動的興衰時期;港府早在1937年已將官塘、荃灣劃為「新九龍」,致令九龍各村之村民失去丁權,但卻仍由新界理民府管轄;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不少大型徙置區計劃配合官塘工業區發展,高速發展背後村民多遷往官塘,復有虎頭村及東頭村木屋村民遷至雞寮徙置區(今翠屏邨)。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前稱九龍十三鄉委員會)總幹事何其強所憶述︰「1956年石硤尾大火,獲紅十字會撥捐興建首個徙置區;當年港府年報總結經驗,認為可收回土地重新發展,因此在1957年下令收回竹園鄉,興建黃大仙徙置區(即黃大仙下邨及上邨),對受影響農戶、商戶及廠戶今後的生計不作任何安排,私家屋地僅象徵賠償一毫子一平方呎,雖然出動軍警強拆,甚或將部分村民遞解出境,然而,卻難以禁止村民自發抗爭。

村民自發組織獲得各大社團聲援,遂引起中英兩國政府的關注,在中國外交部連續兩次照會下,加之英國國會議員從中斡旋,英廷終於下令港府給予受影響人士妥善安置,以及合理補償,當中包括給予業主以屋地換樓地權益,廠戶則配予徙置工廠大廈,而農戶、商戶則配徙置區地下舖位以轉業維生;農戶獲青苗費及每平方呎一至六毫子的開耕費:自發組織其時命名為「九龍十三鄉委員會」。

竹園村之情勢凶險,1957年《文匯報》有此報道:「竹園村的正街及竹園道上,房屋林立兩旁,小型商肆相繼開設,其中以香店及素食店較多,但自部分外省佬及上海人遷入之後,還設有許多上海的小食店、理髮店、南貨店及洗染店,同時還有一些廠家在外圍設廠,包括織造及機器廠等,竹園村就逐漸形成熱鬧市面」。

自此之後,自發抗爭遍地開花,遂為對抗港府無理拆遷立下先例,東九龍十三村(包括大磡、茜草灣、鯉魚門、牛頭角、衙前圍、竹園村等村落)組成同盟,牛池灣村原址重建,竹園村、鯉魚門村、茶果嶺等爭取原村保留,那就與其時對抗強制及近乎無賠償拆遷的抗爭大有關係;此場抗爭可謂非常激烈,從而引致港府對非新界原居民鄉村訂下談判之首例,注視土地使用者的權益。

牛頭角村在牛池灣東面,1966年5月17日有百年歷史的牛頭角村在一夜之間被夷為平地,牛頭角村約位於今日定富街及定安街一帶,其時臨近海旁,於上世紀五十年初期建有牛頭角碼頭,可從水路往來灣仔及北角。

為了分化原居民的力量,港府自此廣泛設立街坊會,以對抗村民的抗爭力量;及至1965年,牛頭角村清拆事件更為轉捩點,村長繆其安接受港府收地賠償建議,說服大部分村民接受賠償及安置,放棄原村而遷至剛建成的油塘灣徙置區。

其後繆其安成為觀塘街坊會之管理成員,此事成為範例,處理不同鄉村的清拆,村民從此遂失去討價還價,以地換地的依據了;而何其強在受訪之時,更諷刺牛頭角村此舉為獻村。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