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3日

張綺霞 訪談錄

藏族牧民詩人先巴東知 草原上追逐籃球夢

在高山之間,遼闊的青藏高原一隅,坐落着村莊仁多瑪,其外圍一塊水泥地上架着兩個籃球架,雖然已經殘破不堪,籃網被風雨侵蝕淨盡,但一群黝黑的藏民仍樂此不疲地練習運球和投籃,更組成諾樂籃球隊,幻想有一天,能如電視所見的NBA運動員般,與真正的國際高手作賽。他們對運動的純真執着與堅持,被本地知名紀錄片導演楊紫燁拍成《仁多瑪》。

上月初,《仁多瑪》在香港舉行首映禮,請來片中一眾主角出席,更在香港大學與本地學生切磋球技。其中最常發言的是球隊隊長先巴東知,他不僅通曉藏文和中文,也懂英語,而在運動員身份以外,更是個藏族詩人。

仁多瑪村位於甘肅省南部藏族自治區,海拔10550英呎,先巴東知在那裏出生成長,父母是牧民,小時候跟父母放牧,在馬背上長大,9歲開始上學,同時也發生一件特別的事:他在草原上撿到一支墨水筆,如受到感召般,為他諭示了未來,要他用文字書寫土地。

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他形容是非常傳統簡單。「我住在大草原的帳篷裏,附近有山有水,牲口有馬、牛、羊,但為了放牧要經常搬家,春天在春季牧場,夏天在夏季牧場,特別遠,冬天就慢慢遷移到冬季牧場,那邊特別暖和。從前草長得好,水也特別好,因此牲口也好。」

長大後,他如願成為高原詩人,只是因為水土流失,牧民生活愈來愈艱難,而且新一代的兒童很多從小就上學,沒有太多時間留在家中幫忙,令家裏人手不足。而年輕人也不太認識傳統的放牧知識,慢慢地,愈來愈多藏民不再放牧,先巴東知也決定做文職工作。「草原因為過度放牧,負擔太大,水草愈來愈差,因此從2006年開始,我們家鄉的諾樂工坊創辦後,一半人就去那裏上班,一半人仍在放牧。」

喇嘛也打籃球

諾樂工坊是由美國人在仁多瑪村建立的社會企業,聘用村裏的牧民,把當地氂牛的絨毛紡織成布,為當地環境帶來不少改變。「從前一些村民很窮,買不起馬牛羊,還是跟別人打工,或者出去打工,但不懂漢語,找工作特別困難。他們去內蒙古那邊挖礦,很危險,工資也不是按時付,如果他們不付,也不知道可以去那裏追討。這些都變了。從前都是年輕人出去打工,家裏只有老人在帶小孩。現在很多都回來了,靠公司的工資就能生存,放牧的人也有更大空間。而且從前那些自己在家裏紡紗做帳篷的婦女,也都能夠把技術用上。這兩年家鄉的平均收入,比起其他的村子也是提升得挺快的,村裏也出現各樣的小生意、商店、飯館等。」

他笑言,傳統藏傳佛教強調不能殺生,因此放牧要宰牲口,都是迫不得已時為生存才做。「但數目都是很少的」,現在他們能做一份不用殺生的工作,又收入穩定,也相當樂意。「用的材料都是氂牛身上自然脫落的,算是很乾淨的工作,因此也很驕傲。」

籃球運動在藏區非常普遍,連喇嘛也會參與,當中更藏着不少籃球高手,先巴東知從小就熱愛打籃球。「只是條件特別差,籃球場都不是專業的,球架全是自己手造,雖然如此,但年輕男孩都愛打。」從前籃球場都是隨便劃出一片地便成,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他們的籃球場起初只是一塊空蕩水泥地。「原本甚至沒有水泥,只是泥土和石頭,去打一打,衣服全都弄髒了,鞋三四天就磨破了。」

在高原打籃球,更難應付的是天氣問題。「我們那邊海拔高,下雨和寒冷的日子較多,夏天很短,春天和冬天很長,有七八個月都在下雪,因此天氣不好的時候都不打。」但是他的熱情從未因此減退,從初中開始就是學校籃球隊隊員。後來諾樂工坊在空地興建籃球場,更成立球隊讓員工閒暇時練習,他自然參與其中。

起初大家都是業餘性質,沒有系統地訓練,進步很慢,「我們都很喜歡打,碰到比賽特別努力,但也知道自己打的方式不正確,不知道如何改善。」

後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系畢業、曾擔任校內工程系男子籃球隊副教練的Willard(Bill)Johnson,因為被草原包圍的籃球場風光吸引,毛遂自薦來指導球隊,球隊的表現才大有改善。「他為我們帶來很多技術上的改變,除了投球,我們打的方式都全變了,連意識也改變了。」

調整時間觀念

有了新思維,他們更專注於訓練中,就算天氣不好的時候,也會在室內訓練體能,不會躲懶。日常他們也喜歡看美國NBA球賽,從中偷師。「就算有時候很忙,沒有自己的時間,但覺得這運動很有意思,也會堅持訓練。」在適應美國教練的訓練時,他認為最難的是調整時間觀念。「比如說,放牧的人什麼時候吃飯都說不定,不如外面的人時間概念特別強,但打籃球後,也會有改變。」

在球隊中,他除了是隊長,也是翻譯,把教練說的概念用更顯淺方法向球員解說,「教練會說很多思想上的東西,如參加籃球比賽時的心理,解說起來特別難,他們也接受得比較慢。例如要他們精神起來,他們很難理解,只知道要努力打球,腦子很少去思考如何變得精神。但慢慢下來也有進步,不只是技巧上還是精神上,從前我以為籃球只是身體的運動,但後來發現還是要跟很多東西結合。」

這個美國教練帶來的不只是新技術,還有國際的人脈,在村裏搞國際比賽,是他們從未想像過,最後在Willard的促成下竟成真。一眾麻省理工校友決定來藏區與本地人作賽,他們也緊張不已,把殘破的籃球架換走,在網上搜尋專業籃球場的規格,在水泥地上一筆筆畫線,把球衣改裝,最後比賽圓滿結束,當地藏民也眼界大開。然而球隊準備了很久,還是鎩羽而歸,家人也很替先巴東知可惜。「訓練了幾個月的時間,還沒有什麼結果,好像浪費了。但看到我們打出了成績,也感到驕傲。」

已成立女子隊

在訓練男子球隊外,他們也開闢了女子籃球隊,起初阻力不小。「從前女人想打籃球,會被別人說不幹活什麼的,現在她們也挺受歡迎的,讓附近的人意識也慢慢改變。」下一步他們將舉辦殘疾人士籃球比賽。「從前沒有環境,認為殘疾人吃好喝好,乖乖呆在家裏就最好,但他們也有自己的需要,大家的思想也要變化。當大家都能看到,這些殘疾人都能勝任運動,就能讓他們更有自信。」

籃球是他們用來改造社區的媒介,在過程中,可會擔心外來文化帶來衝突?先巴東知說:「到目前沒有太大的衝突吧!只是外面的東西拿進來,要一起討論,哪一些是能接受的,哪一些不能。不能接受的,就看能不能改變,做平衡。就如當初成立女子籃球隊一樣。」

作為藏民,可擔心經濟發展會為原本文化帶來衝擊?在詩中常歌頌原始風光的他,也坦承這一點。「我也很害怕很擔心,現在擁有的一切會變遷,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能避免的,必須避免。」

近年因為種種引介,他也得以到世界不同地方看看,甚至能去美國看球賽,對出生地的反思也更深刻。「以前我覺得家鄉很窮很落後,現在明白了,人可以貧窮,但不能貧窮在內心,每個人處事都是以尋找幸福為目標,但幸福不是在物質財富上而是在內心,這一個信念我們一直沒有變,就算有一點,也是變得很慢的。」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