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筆者常常記起一位已退休同事告知的故事。他說日本人每進入一幢新建築物時,必會到處巡視,為的是尋找逃生出口。他們認為若發生意外時,只有知道這位置才能以最快時間逃生,全身而退,保命要緊。故事的真偽筆者不得而知,亦不是本文的重點。筆者所驚訝的是日本人預知問題出現之能力,更讚嘆其積極解決問題的決心。就像為全港學生在開課日子,如何確保、減低或甚至杜絕學童自殺,都是刻不容緩。筆者確信我們可藉這故事得到啟發。
筆者並非杞人憂天,危言聳聽。事實俱在,我們得誠惶誠恐,如履薄冰,謹慎應對。讓我們看看2011至2015年開學首3月的學童自殺數據,若以每年平均23宗學童自殺案為基準,所佔百分比相當重。再看2016年的例子:2016年9月10日:一名中一男生於觀塘住所跳樓自殺;23日:一名中一學生於土瓜灣住所輕生;12月16日:一名中四學生跳樓身亡。開學首3月已有近十宗學童自殺個案,情況極不尋常。
老師沒空關顧學生
再從學校現實情況考量,開學初期的時間或許未讓我們醒覺學童自殺的危機。開學前後老師工作量繁重不足為外人所道。老師們除了備課外,還要參加不同的科務會議、行政會議、補課、家長聯絡、班級經營等預備工作;於開課日更要負責學生登記、編排課室座位、申請書簿津貼、課室教學等繁重工作;若任教的屬新教的學生,更要搜集學生的各樣資料,於課室內外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用盡百般武藝,以求找出最能協助他們的教學及相處方式。由此可見,行政工作、教學工作等已佔去老師大部分開學初期的時間,老師們根本沒有太多時間與個別學生傾談,找出個別學生的問題所在,對症下藥。
學生方面,他們每於暑假放下學習,忘卻求學時的挫敗感,或許也要趕做暑期作業或參與補課等,但壓力不多。可是,當他們重投校園時,測驗、默書、功課、人際關係等難關定會重臨,能否承受、跨越仍是未知之數。成績較好的學生也避不了,更何況那些成績較弱的學子。校園悲劇隨時發生,我們絕不可能輕視這現象,因為生命誠可貴,學童自殺個案一個也絕不可以讓其發生。
(待續)
作者為前五旬節中學老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建立康健人生 |
上一篇: | 英語習得面對的挑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