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20日

麥棨諾醫生 健康專題

良好醫患關係 助提升治療依從性

近年,社會對抑鬱症的認知有所增加,很多病人都願意接受治療,不過治療是否成功,在我們精神科專科醫生看來,不僅在於藥物是否有效、心理治療是否合用,更在於醫生與患者之間能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只要患者對醫生有足夠的信任,在治療路上遇到困難時,有如一個好夥伴沿路陪伴和指引,令患者不會輕易放棄治療。

提起抑鬱症,不少人會覺得是患者對事情看不開、太執着而導致,只要患者積極樂觀面對就能解決問題;亦有人擔心藥物治療所需要花的時間及其效用問題而遲遲不敢就醫。

簡單來說,這些疑問,大多是患者對病情缺乏認識的表現,或對治療的預期效果不清楚所致。要改善以上的情況,必須透過醫生耐心、詳細的解釋才能解決。當然,患者亦應坦誠地向醫生說出內心真正的憂慮,才能達到最完善的治療效果。

頭痛非關頭痛事

事實上,抑鬱症跟其他病症不同,沒有特定的形態可以讓人確切了解它的存在,但綜觀很多身體的疾病,不論是癌症、周身骨痛、風濕、長期痛症,還是婦科毛病、男士尿頻等,其實都和我們的情緒有莫大關係,只是大眾將焦點放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上,例如有長期痛症就食止痛藥,有婦科病就去處理婦科病等,卻忽略了這些病症有機會是患上抑鬱症的徵狀。

有部分患者可能會覺得,「一直以來我的情緒都很好,也沒有發生大事故,沒有理由會突然出現抑鬱症!」其實,患者必須明白,我們每分每秒遇到的事情都與大腦息息相關,從看見一件事至理解事物的本質,都需要經過大腦分析,所以大腦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器官跟外界隔絕。就正如我們的一雙手不斷地工作,也可能會感到疼痛,相對而言,如果外在環境令大腦長期受壓,便有機會令大腦內的傳遞物質分泌失衡。以抑鬱症為例,是由於腦部血清素或其他大腦傳遞物質不平衡所引起,絕非「懶惰」、「無用」、「懦弱」,所以患者不應該就自己的病情而感到自責。

服藥調節腦分泌

當患者明白及接受到自己患上抑鬱症的事實後,便可以嘗試進一步了解治療的方案。面對藥物治療,絕大部分患者的第一個反應是:「不吃藥,可以嗎?」的確,不同病情的抑鬱症患者在治療上所選擇的方案都會不同,而藥物治療往往是最為醫生所信賴的其中一環。

臨床研究證實只要使用適當份量的藥物,藥物便可以有效地調節腦部的傳遞物質,而醫生亦可以較準確地預測患者在特定時間內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以致更有效地為病人制訂治療方案。

作為精神科專科醫生,我們明白不少抑鬱症病患者都會對藥物本身帶有疑問,部分人更會認為精神科藥物,尤其是傳統精神科藥物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例如疲倦、呆滯等情況。事實上,隨着科學的發展,治療抑鬱症的藥物種類亦愈來愈多,舉例來說,被確診患上抑鬱症的患者,現時可以透過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藥物去補充腦部失衡的傳遞物質,一般都會使用抗抑鬱藥來治療。如果患者對兩種或以上抗抑鬱藥療效未如理想,則可加入加強劑例如精神科藥物,以提升藥物治療成效,讓患者及早控制病情。

除此之外,心理治療是另一種常用且同樣具有治療效果的治療方法之一,不過治療過程中,患者有機會受到不同的環境因素而影響治療效果,所以必須依靠患者努力配合才能達到治療效果。舉例來說,由於心理治療必須透過患者親身學習輔導內容,如果患者能堅持無間斷、頻密地往返治療中心覆診、接受輔導,治療效果便會愈好。當然,這樣可能會牽涉到大量的時間及金錢,未必所有患者都能負擔得到。

文首提到,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有助病情管理得更好,例如患者在使用藥物的初期有機會出現副作用,如他們對醫生有足夠的信任、雙方有正向的溝通,而且對藥物有一定認識及正確期望,便能一一克服過來。過去曾有一名接受藥物治療的抑鬱症病人,因對藥物成效存疑,自行在網上搜集資料,卻只單方面瀏覽藥物的副作用,結果在心理因素影響下,認為藥物治療沒有明顯的成效,並經常埋怨服藥後出現副作用。

醫生解釋釋疑慮

幸好,醫生察覺到他的問題所在,多花一倍時間為他解釋藥物的副作用及預期藥效後,病人才放下心頭大石,願意跟隨醫生指示按時用藥,而他早前所埋怨服藥後的副作用亦隨之消失。

由此可見,醫患關係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如病人對病情或治療有任何疑問,都應向醫生細訴,切忌胡思亂想。謹記醫生是你治療路上的夥伴,他/她一定會為你解答任何疑問,並協助你渡過難關。

撰文:麥棨諾醫生_精神科專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