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
適逢月事來潮,不少女士都會經歷腹背疼痛、頭痛、頭暈甚至嘔吐等症狀。身體在這狀態下根本難以集中精神,更遑論要上班工作。很多國家如日本、台灣、韓國甚至印尼等都先後落實月事假制度,好讓女性打工仔享有每月1至2天假期,好好休息。近年,隨着女性權益愈來愈受關注,月事假的討論亦慢慢受到港人注視。然而,不少人紛紛表示不公平或提出疑問。為此,筆者嘗試替月事假提出辯解。
1.落實月事假意味着女僱員可比男僱員享有更多假期,不少男士大喊不公平,但又有多少人理解「公平」二字的真正意思?公平不是指給予所有人同等的待遇,而是要體察人與人的差別,根據各人的差異而給予不同的待遇,使大家都能站在一樣的起跑線上。是時候思考香港的《僱傭條例》是否多從男性角度出發,忽視了男女間天生的生理差異和女性的生理需要?拿適合男性的標準去對待女性,這本來就不是個公平的表現,只是大家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一套而已。
2.不少女士擔心一旦月事假落實了,在招聘時,僱主會因女性需要較多假期影響工作效率而優先聘請男僱員。這個憂慮無疑是被扭曲的社會價值觀所同化。根據《性別歧視條例》,僱主如基於求職者的性別而不錄用他/她即屬違法。有人指出僱主會走「灰色地帶」,避過法律的責任。但仔細想想,這個憂慮源自於政府部門的執法不力,若有如此憂慮不是更要藉此修訂法例嗎?因害怕而不去推行實際上只是個本末倒置又故步自封的做法。
說到底,是港人對月事認識太少、誤解太多。自古以來月經就被視為不潔和禁忌,以致大家都忽視了女性經痛的問題。當有女僱員因經痛想請假時僱主往往認為這只是小問題,生怕放她們多一天假便會影響公司利益。希望月事假在香港的討論能夠作為一次公民教育,改善大眾對月經的觀感及了解男女平等的真正意義。
作者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