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6日

王嵐 校長訪談

鳳溪第一中學舊生校長 讓全部學生學攀樹射箭高球

鳳溪第一中學的舊生校長黃增祥,對母校的感情特別深厚,甚至當年返校的交通時間也記憶猶新:「一個鐘頭零九個字!」黃校長家住屯門,當年要到上水,路途遙遠又轉折,「我家裏是種田的,每天早上要先從田裏走到馬路,然後從屯門坐巴士到元朗,再轉車到上水石湖墟,最後行來學校。」

這段往返鳳溪的路,他一眨眼便走了近37年,「讀書6年,工作已經第31年。」

「現在有公路當然快得多。」數十年時間,社區自然改變不少,學校最近亦迎來一個新轉變,黃校長雀躍分享:「我們快可以有室內游泳館了!」

學校由香港五大氏族之一的上水圍廖氏籌募興辦,「就喺我哋對面馬路,」黃校長笑一笑再說:「當年因為學位匱乏,他們看見這一區的小朋友沒有書讀,便決定開校辦學,幫助他們以知識改變命運。」先是小學、中學,後來連幼稚園也有開辦,不斷為區內的孩童提供教育,至今已逾80年。黃校長強調,學校早就不只為區內學生服務,「從1963年增辦高中部,註冊成為一所津貼中學開始,其他區的學生便都可以報讀,我當年就是從別區來的 。」

全港最早攀樹隊

甫踏進鳳溪第一中學,偌大的校園空間令人眼前一亮。教學大樓並非一般常見的多層建築,僅有3層,在高樓密集的香港,如此「低密度」着實難得。黃校長對於學校的環境優勢相當自豪:「我哋學校環境唔錯㗎!」的確,學校除寬敞外,更種有數百棵樹木,建有生態池,說是鳥語花香、景色宜人也絕不為過,難怪連電視台也多次以學校作為節目的外景拍攝場地。

「我們學校的面積為全港第二大。」超過10萬方米的寬廣校園,乃得自於辦學團體廖氏家族的齊心合力,「早期的村民很慷慨捐地,你捐一笪,佢捐一笪,最後全部打通,就成了現在這麼大的面積。」既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亦不斷豐富設備,設有射箭場、高爾夫球練習場、攀樹場、7人及11人的足球場、籃球場及荷花池,室內游泳館也即將動工。

說到游泳館,黃校長特別解釋:「為什麼叫做游泳館而非游泳池呢?因為裏面有兩個泳池、觀眾席、健身室,還有café。」連飲食設施都有,這在學校附設的泳池十分罕見,「因為游完水都會肚餓、口渴㗎嘛!」

要說到鳳溪第一中學的最大特色,不得不提創立於2006年,當年全香港以至全中國學界唯一一隊的攀樹隊。「當年有機構發現我們學校很多樹,條件很適合,就主動問我們:『你哋想唔想畀學生接觸一下攀樹呀?』」就這樣開始了鳳溪的攀樹歷史。

「攀樹不單是一種運動,有世界性的賽事;也可以作為職業,去考牌,做攀樹師、樹藝師。」黃增祥校長指,有舊生學過攀樹後投身相關行業,成為註冊攀樹師,更有畢業生開設樹藝公司,創出一番事業。

別以為攀樹就只是學爬樹,「爬樹之前其實要學很多樹木的知識,如評估樹木的生長狀態、樹木護理等。到真的上樹,就要學怎樣安裝爬樹繩、上樹方法,還有樹上救援以及樹木修剪技術等等。」專業攀樹並非靠徒手攀爬,而是靠繩索固定於樹上,然後游繩攀爬上樹。「要有良好體能,也要有毅力、紀律性及一定的樹藝知識。」

早推行電子學習

本港中學極少攀樹隊,自然沒有學界比賽可參加,但同學在本地公開賽甚至是國際比賽上也屢次獲獎,「我們到新加坡和澳洲參賽,更曾在澳洲得過冠軍。」黃校長表示,自攀樹隊成立以來,發現學生最大轉變是處事態度比以往嚴謹認真,又因隊員要不時修剪樹木,與校園的感情格外深厚。

學校有攀樹隊、攀樹學會,更有人人有份的攀樹課,「我們讓全部中一生都試,試過沒興趣不要緊,但一定讓大家都有接觸的機會。」其實除攀樹之外,射箭和高爾夫球都是必修課,「我的理念是讓大家都有機會試,試過後有興趣的話,可以入學會、校隊。」問他有否親身上陣爬過樹,他笑言:「攀樹我未正式試過,射箭和高爾夫球就有。」

日常的校園生活與大自然緊密接觸,但課堂上學校亦緊貼科技趨勢,「我們7年前開始推行電子學習,從前中一至中三的同學都人手一部notebook(手提電腦),現在則改為平板電腦。」不論課前預習、課上討論,以至課後的功課、報告,都可以電腦完成。

電腦的好處大家都清楚,附帶而來的負面影響學校亦沒有忽略,「學生多用電腦交功課後,難免少了手寫的機會。所以我們既有電子功課,手寫作業也不少。」那豈不是變相功課「打孖嚟」?黃校長笑言:「係呀!都有學生對我講:『嘩,校長,搵笨嘅,而家功課多一倍!』但真的不能少,因為少寫字,不單寫得慢,也容易寫錯,日後考DSE會很蝕底。」

小時家貧吃不飽

黃校長的中學時期過得相當艱苦,「小時候家裏窮,爸爸在我小學時過身,靠媽媽種田養大我們八兄弟姊妹,非常不容易。」其中最讓他難忘的是捱餓的滋味,「中午我經常只是食福麵,再加幾粒魚蛋,但對男仔來說當然不夠飽啦!」雖然肚不飽,但從老師身上得到的照顧和支持,令他倍覺溫暖,「老師推薦我拿獎學金,紓緩了不少經濟壓力。暑假時就去做兼職,為開學的花費做準備。」

困難環境下取得優異成績的他,升上中大修讀地理。黃校長帶着笑意憶述當年:「當時對中史和地理都有興趣,都有過一番掙扎。」現在回想,大概與自幼在鄉村成長不無關係,「我很喜歡自然環境,而且地理科成績更好。」

課後帶學生行山

與現今早早開始生涯規劃的學生大相逕庭,大學時期的他只顧潛心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直至畢業那年回母校探老師,才正式萌生加入教育界的念頭。「那時學校的主任告訴我學校剛好有地理科老師空缺,叫我報名試試。」結果,完成大學和教育文憑後,他便回到鳳溪第一中學,由學生搖身一變成為老師。

上地理課,少不了實地考察,黃校長當年也善用學校的條件,帶學生在校園內進行「鳳溪Field Trip」。「我教學生滴水葉尖、板根,這些學校就有,便帶他們去看。」樹木以外,還有荷花池,「直接就可以在池邊教同學水生生態系統。」

談起從前的教書生涯,他十分回味,愈數愈多:「地理也會教土壤,我帶學生去看泥,解釋第一層是什麼,第二層又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等。」

黃校長在課堂上教學生大自然知識,課後也繼續,「我好喜歡行山,那時學校有個地理及遠足學會,很受歡迎,學生常問我幾時再出發。」有地理老師帶隊行山,沿途風光景物、草木花鳥都有人解說,學生獲益良多。「現在很多舊生都喜歡行山,更說就是因為我。」他說時面露欣慰之情,大概為人師表最高興的,莫過於身體力行去教學生後見到成效。

撰文:王嵐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