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在區內服務78年,當年一位美國宣教士來到粉嶺創立教會,為附近農村的小孩講聖經故事、唱詩歌等,其後於六十年代正式註冊成立幼稚園。
王小鳳校長帶領學校第27年,貫徹創校服務兒童之初衷,亦與時並進、結合周邊的環境資源,給予小朋友豐富的學習體驗,如結合生命教育的有機耕種、集結老師經驗編纂的校本英文拼音圖書系列等,致力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
粉嶺神召會幼稚園的辦學宗旨是以基督關愛精神推行幼兒教育,當中的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該校相當注重生命教育,同時藉着學校的天賦條件,例如寬敞的校園空間等,配合有機種植來教導學生生命和品德教育。「如果只以說教的方式去教小朋友品德,很容易會流於抽象,小朋友未必接收到。反之,透過有機耕種,他們可以親手去經歷撒下種子、灌溉護理、收成採割,及至最後將之烹煮成食物。」王小鳳校長說。
在這些過程中,同學很自然便會理解到生命中會有不可預料的意外,例如遇到蟲害、天氣等的破壞。甚至有時用心照料,也會得到收成不好的結果。王校長笑言:「現在大家強調的逆境學習,其實大自然就是最佳的學習教材,而且更是非常具體的領悟。」
舉辦年度薯仔節
同學透過觀察植物的生長,由種子發芽至開花結果,體會因應不同植物品種需要不同的灌溉、施肥、除草和除蟲經歷。從中讓小朋友學習人與自然、天地萬物共融共存的道理。校長希望,通過實際的學習體驗,同學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並培養出積極的人生觀。「同學通過彼此共同對生命的呵護、分享,獲得身心靈的和諧,從而實現自我成長的生命最大價值。」
學校推行有機耕種活動已十分成熟,更衍生出一項每年一度的盛事──薯仔節。由同學收集發了芽的薯仔,到最後收成的時候,全校學生都一起參與。王校長笑着憶述:「一開始他們其實不太敢把手伸進泥土,覺得黑漆漆的很髒。後來老師耐心引導,他們便愈來愈起勁,甚至很興奮。」原來學校第一次種馬鈴薯時,因種植地點欠缺陽光,最後導致失收,至前年再接再厲時,便汲取了教訓,選址日照時間較長及通風排水較好的地點,「那次我們收穫了足足366個大大小小的薯仔,可謂大豐收!」王校長興奮地分享那次的喜悅。
收成雖是種植的最後一環,卻非學校薯仔節的尾聲,「我們讓同學一起清洗薯仔、統計數目,更學習用磅來量度和記錄重量等,最後更舉辦了一個『馬鈴薯美食節』。」王校長如數家珍地舉出那次的自家製馬鈴薯美食:「有薯仔沙律、薯蓉、芝士焗薯啦,還有薯仔湯。」是次活動中,同學更當起小廚師,和老師一起合力烹煮美食,最後一起享用自己有份耕種、收成的食物。
推校本拼音圖書
學校同時深明英語對香港學生的重要,特意從幼兒階段開始讓學生打好基礎,「我們有自己的校本拼音課程和教材,分三個程度,由十多本不同的圖書組成。」自訂校本課程或不算少見,但連教材程度的控制、內容的編寫,以至圖畫的來源,均是學校老師親自策劃,則相當難得了。「這套教材是我們花了接近10年的時間,從中經歷過不斷的調節、累積,才發展至現在這一套完成品。」
「我們和兩間中學合作,由中學生負責創作,為我們的拼音圖書作畫。」校長展示一本本的圖書,裏面的圖畫風格各異,有的色彩豐富而線條奔放,有的則帶點童趣玩味。「真的很靚呀,我們都很喜歡,同學讀的時候也特別開心。」學校更細心地製作兩套尺寸不一的圖書,大版本是給老師在課堂上授課,小版本則方便讓同學自己翻看。王校長透露,學校計劃將這套結合了多年教學大成的拼音圖書系列集結成書,將寶貴的校本教材進一步系統化。
拼音的重點在於「讀」,所以學校特別在每年舉辦兩次「朗讀月」,「活動期間,同學可以拿着自己的書,去找校園內不同的人,朗讀給對方聽。同學好喜歡周圍去讀給別人聽,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這樣很叻。」學生能夠享受學習語言,並且樂在其中,實在是最成功的教育了。
粉嶺神召會幼稚園
學校類型:非牟利、創立年份:1962
校長:王小鳳女士、學生性別:男女
班制:半日班
撰文:王嵐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