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6日

鄧智偉 醫生與你

學習與痛症共存

「痛」是人類生存必須具備的感覺。痛楚本身是一種保護機制,讓我們避開危險的一種警號,但當痛楚在受傷後仍然持續,痛就變得不一樣了,若痛楚持續3個月或以上,這就是慢性痛症。

最常見的慢性痛症位置是腳痛,其次是背痛及頭痛,而慢性痛症患者當中,超過35%有多項痛症。神經痛是慢性痛症的一種,由神經系統病變引起,患處或有灼熱及麻痹感覺。

治療慢性痛症的目標是減低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干擾,在紓緩痛楚同時亦要顧及治療的副作用,還需要針對痛症對患者的心理、生活、工作及社交各方面的影響。

治療方向可先嘗試透過簡單的方法如適量運動和熱敷等紓緩痛楚。而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都是常用的止痛藥,對減輕一般輕至中度痛症有一定幫助,但要注意這些藥物的潛在副作用。小部分嚴重痛症則需要醫生小心處方的鴉片類止痛藥,至於神經痛則會用抗抑鬱藥或抗痙攣藥。此外,經皮神經電流刺激、局部麻醉神經阻段方式及神經切斷術是其他的止痛手段。

「豐盛人生」抗痛計劃籌委總監李綺枝副顧問醫生指慢性痛症對病人的影響除了生理上的痛楚,亦影響着病人生活各個層面。由於慢性痛症的患者長期受到痛楚的困擾,欠缺合適的活動導致身體狀態變差,情緒變得抑鬱,影響日常生活,造成惡性循環。合適的藥物治療雖然能減輕患者的痛楚,但未必可以根治痛症以及所帶來的影響。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豐盛人生」抗痛計劃就是特別為慢性痛症病人而設計的「痛症自我管理」課程。患者透過跨部門團隊的幫助,包括痛症專科醫生及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醫務社工及院牧,學習與痛症共存並重整日常生活。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醫生與你》中,阿倫因左腳受傷而患了慢性痛症一年,痛症不但令他行動不便需要使用枴杖走路,更影響他與家人的關係。為改善自身的情況,他參加了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豐盛人生」抗痛計劃。在6個星期的課程入面,他將會透過不同的方法,如認知行為療法、調適方法、物理治療等去了解疼痛、慢性痛症成因及影響,學習處理痛患的技巧。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醫生與你》逢星期六晚上9時半在港台電視31、31A播出。

作者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余氏基金

腎臟內科講座教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