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3日

唐嘉其 醫事藥典

撲熱息痛的誕生(一)

相信許多人都試過看完醫生後,被處方一包叫做Paracetamol的退燒止痛藥。或者自己頭痛時,在藥房買一排叫做必什麼的止痛藥服用。其實,那個街知巷聞的止痛藥品牌,它的有效成分同樣是Paracetamol。

除了止痛藥外,大部分的傷風感冒藥裏都含有Paracetamol。Paracetamol還有另一個名稱叫Acetaminophen,中文譯作撲熱息痛。這譯名,是藥物名稱中極少數音義俱顧及的佳作,因為它最主要就是用來退燒和止痛。

撲熱息痛誕生百年以上,而且可能是目前全球用量最多的藥物。它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呢?

1884年,現今法國東部的城市斯特拉斯堡,在當時仍為德國所管轄。那裏有兩位年輕醫生向著名的醫學教授Adolf Kussmaul請教,怎樣治療一位受寄生蟲感染的病人。Kussmaul指示他們嘗試處方Naphthalene,可惜臨床結果讓兩人非常失望。

因為不但寄生蟲仍然健在,甚至連大部分的病徵都依然持續,唯一減輕了的只有發燒。這令二人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文獻從沒記錄過Naphthalene可以退熱。追查之下,他們發現原來藥房配藥時出了錯。發給病人的並非Naphthalene,而是另一種藥物Acetanilide。

Acetanilide本身是Aniline苯胺的衍生物,而Aniline則是用來生產染料之用。十九世紀末,正是染料業和製藥業方興未艾的時期。為了開發各種新產品,大量Aniline的衍生物被合成出來進行研究。而Acetanilide便是其中之一。

說回兩位年輕醫生,在得悉原來能退燒的藥物為Acetanilide後,他們便開始嘗試用它在動物身上。成功後,他們便更進一步用它來治療病人。

結果顯示,Acetanilide是有效的退燒藥,不過卻有部分病人皮膚卻變成藍色。為何如此,下文再談。

作者為資深科研製藥人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