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13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科技助長行為成癮

在毒癮、煙癮、網癮以外,亦有「行為癮」(Behavioral Addictions),臉書(Facebook)等社交媒體的開發者承認設計產品乃為了讓用戶上癮;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並不像世人般使用臉書,據彭博社報道,有12名員工專責刪除其網頁上的評論及垃圾郵件。

不僅朱克伯格如此,其他高管俱沒有臉書,不可加為好友,他們也很少公開發布訊息,推特(Twitter)共同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由推特開創以來,發送約23000條,不及其他用戶發送量一半;他很少回應陌生人,避免在網站上討論或爭論,不會直播電視節目或體育賽事,他並非真正的推特使用者,只偶爾發表推文。

反對者與多巴胺

臉書的前總裁辛恩帕克(Sean Parker)去年10月打破沉默,在費城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他為社交媒體的「良心反對者」;「關於構建應用程式的思維過程,該如何消耗用戶盡可能多的時間及有意識的注意力?因有人喜歡評論照片或帖子,意味需要刺激產生多一點多巴胺(Dopamine);此一化學物質會刺激用戶貼上更多內容,因此喜歡更多評論,他指出那是社交驗證反饋循環,一如電腦黑客利用人類心理學漏洞。

臉書的朱克伯格、Instagram的奇雲施特羅姆(Kevin Systrom)都意識到此點,俱加入帕克陣營而成為社交媒體反對者,臉書用戶業務的前任副總裁查帕里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就曾有此說法:「創造短期多巴胺驅動反饋循環在破壞整個社會的運行。」他在史丹福大學的會議上指出,「那不僅為虛假廣告,更為全球問題,侵蝕相互行為的基礎,我決定不用臉書,可控制孩子,不讓他們使用」。

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Adam Alter)乃研究科技成癮的專家,在《不可抗拒:成癮技術的興起與讓我們欲罷不能的生意》(Irresistible:The Rise of Addi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of Keeping Us Hooked)一書指出:「成癮應用範圍比想像的要廣泛得多,因此也適用於更多普通用戶;約有一半成年人至少對一種行為成癮;當中許多人並無物質上癮,但有很多難以抵擋的行為,對成癮行為強烈依賴。」

阿爾特認為那是意圖建立黏性產品的直接結果:「大型科技企業開發黏性產品用意就在於留住用戶,以全力確保在使用產品時有幸福感,開發有利可圖的產品,讓同戶無法停止使用。」他對上癮的定義,就是在短時間內樂於做某件事,長期會損害健康但難以控制。

他指出:生理結構讓世人容易對科技產品上癮,好比坐到一部角子老虎機前,此時他的大腦基本上處於與吸毒者相同狀態,一旦玩電子遊戲就停不下來,此為對遊戲上癮,從電腦啟動那一刻起,大腦就變得跟癮君子一樣;電子遊戲的製造商不會說期待玩家上癮,只會說讓玩家花更多時間黏着電子產品,而智能手機一些遊戲需付費,所以想讓玩家一直玩下去,設計者會在遊戲中設置一些反饋,跟角子老虎機偶爾讓人贏一把一樣,吸引玩家繼續玩下去。

對網絡遊戲而言,他認為可考慮立法規管,在韓國和中國就有人提出設立「灰姑娘法規」(Cinderella laws),其理念在於保護兒童,不可在午夜後玩某些遊戲;遊戲及網絡成癮在東亞地區非常嚴重,中國就有數百萬青少年存在此問題,家長會讓孩子在一些訓練營獃上幾個月接受戒癮療法。

獎賞有負面影響

臉書在2009年推出Like按鈕,想不到跟操控用戶大腦的社會獎賞系統相關,按鈕的4個設計師之一羅森斯坦(Justin Rosenstein)認為那很成功,但也產生大量非預期的負面影響。

電子設備助長行為成癮現象,在一項調查中,60%成年人表示在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身邊,另一項調查中,有一半受訪者稱會在晚上查看郵箱;此外,電子設備其實為成癮性媒體的絕佳媒介──之前電子遊戲及社交媒體僅供電腦使用,而便攜式設備讓人隨時可接觸。

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於2010年接受採訪時,曾談到他的孩子不用iPad,這做法很有意思,很多的矽谷精英不讓孩子接觸一些特定設備,矽谷灣區一間私立學校不許學生攜帶任何電子設備,當中包括iPhone及iPad,而學校有75%家長為科技企業高管。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