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巧驚驚,港鐵沙中線灣仔地盤再發現巨型炸彈,估計是二戰時代美軍留下的遺物,實實在在巧驚驚。
這已是五日之內第二次在同一地點出動拆彈專家,街坊街里無可奈何被疏散,巧驚驚之餘又巧煩煩。然而,發現炸彈未嘗不是難能可貴的黃金機會,讓大家重溫一下灣仔典故,為那段香港重光的歷史發思古之幽情。是的,既然炸彈屬於美軍,那麼空襲的時間應該是1945年香港快將脫離日軍魔爪的黑暗歲月盡頭,盟軍反攻進入關鍵階段。
殺得日月無光的二戰來到末期,淪陷的香港終於見到天降救星,那就是在頭頂呼嘯而過的美軍轟炸機,頻密出動誓要把日軍佔領的設施炸個稀巴爛,例如金鐘兵營和太古船塢。卻可惜,神箭手也有射歪的時候,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情況之下,誤炸無辜乃不能避免的慘劇。當年1月,美軍B-29超級堡壘浩浩蕩蕩奉命殲敵,部分炸彈偏離日軍目標,紛紛直墮灣仔市中心,重創軒尼詩道、駱克道、謝斐道和莊士敦道等等民居房屋,千人喪生,傷者無數,滿目瘡痍。
那時候,灣仔尚未展開填海工程,如今發現炸彈的港鐵沙中線灣仔地盤被海水覆蓋。所以不難推斷,美軍戰機誤炸灣仔的其中幾枚炸彈落入海中,然後被推土機掩埋,呆置幾十年之後由於再有挖土工程而重見天日。繼續推斷下去的話,那個地盤可能不止兩枚炸彈,街坊街里最好做足心理準備,隨時再有歷史文物出土而要疏散。
美軍空襲香港尚有不少插曲,有些戰機墜毀,機師不幸喪生,熱血的香港人把他們的屍體秘密埋葬,甚至幾番搬墳,以免日軍發現。也有跳傘生還的美軍機師,得到的待遇是送往安全地點避難。
今時今日冷眼旁觀封路拆彈的巧驚驚,相比於重光前後的香港,小巫見大巫而已矣。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Major Tom告訴我的97件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