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26日

葉建源 教育講論

提升教育質素 開啟教育新里程

政府將於2月底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我日前獲邀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見面,反映業界意見。席間我提交了由我撰寫的《2018年財政預算案教育財政暨教育政策前瞻》(《前瞻》),向政府提出多項教育及稅務建議,期望政府在教育方面採取具前瞻性與策略性的政策倡議和資源分配,着力改善學校的硬件和軟件,令教師和學生都能受惠於有效的措施之中,進一步提升教育質素,讓本港滯後多年的教育發展重回正軌,開啟教育新里程。

在教育的範疇中,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公共教育有着促進階層融和、社會流動及解決跨代貧窮的重要作用;惟綜觀過去5年,上屆政府對於教育毫不重視,單是看教育經常開支(Recurrent expenditure)佔政府開支總額比例,2017年時就僅佔21.2%,就算連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後新增的36億元撥款,比率亦只是22.2%,較梁振英上任時的23%及1997年的25.3%低。

增加投資穩定教學環境

教育是人的事業,春風化雨,必須持之以恒,政府理應貫徹關懷和重視教育界態度,對教育作出長期承擔。因此,我建議《財政預算案》需增撥資源,使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在5年內至少由目前的3.5%提升至4%,長遠邁向與OCED國家平均的4.8%;政府亦應增加經常開支,減少低效的一次過撥款。

具體而言,我在《前瞻》詳列了13項教育建議。首先在教師編制方面,《財政預算案》應該預留撥款,讓公營學校於2018/19學年進一步增加班師比0.1 編制,其中尤以中學更為迫切。眾所周知,中小學編制人手不足,是長期困擾教育界的核心問題之一。教師的工作量多壓力大,直接影響對學生的照顧。政府有責任為教師團隊提供合理的編制,減輕教師的工作量,釋放教師在行政和雜務的空間,才能令教師更能集中於教學和照顧學生的工作。

另外,現時全港仍有萬多位已有大學學位但仍任職於文憑職系(CM)的中、小學教師,他們只能以較低的薪酬和晉升條件聘用,惟文憑教師培訓課程早於2004年停辦,教育局需要立即跟進這項嚴重打擊教師士氣的政策,首先在新學年分階段增加中小學的學位教師比例,例如小學增至80%,中學增至90%,並在短期內將中小學教師職級全面學位化。

過去兩年,我亦先後走訪四十多所低於標準學校,有校長反映,一些如擴建教員室、加建禮堂和音樂室等較大規模改善工程,在現有年度大規模修葺機制(Major repairs)下根本難以解決教學設施和空間不足等潛藏問題,這也是「學校改善工程計劃」自2006年結束後的後遺症。就此,我建議政府重啟新一階段以學校為本的「學校改善工程計劃」,讓行政長官在其參選政綱中有關「改善學校硬體及軟件建設」的承諾得以兌現。

幼稚園方面,縱使「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今年落實推行,惟政府僅採取整筆撥款資助模式,絕對不利於幼師團隊長遠發展。政府必須落實幼師薪級表,並在短期內增加幼稚園的人手,以處理學校的融合教育和課程規劃等問題。

小學「一校一社工」政策

另外,近年學生自殺問題嚴重,虐兒個案也屢見不鮮,各界關注學校的輔導服務。目前小學並沒有「一校一社工」的政策,輔導教師也很缺乏,與中學相距甚遠。自2012/13學年始,公營小學只能選擇「小學輔導服務津貼」購買服務或聘請學生輔導主任/教師,但這方法衍生甚多弊病,例如以價低者得的投標方式聘請輔導人員,導致人手不穩定,嚴重影響服務質素。我建議為全港公營小學提供「一校一社工」及輔導老師至少各一名;此外,亦應全面檢討和加強幼稚園的輔導和社工服務,幼稚園是發現兒童個人發展問題及家庭問題的重要場所,但目前幼師比例只能照顧教學需要,沒有餘力,而社工服務更是付之闕如,加強這些服務,實是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我亦在《前瞻》內提出增撥資源改善特殊學校及主流學校融合教育,我更建議向學校發放專款,例如在未來3年向每間公營中、小學和特殊學校額外發放每年2萬元購買圖書專項津貼,讓學校購置合適的中、英文圖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結而言,政府確實有需要改變態度,重新重視教育,繼續為港培育優秀人才,重建市民對香港教育的信心。

撰文:葉建源_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教研工作者、學生可以分別投稿至「校長開壇」、「教研陣地」、「學生樂園」,每篇文章約為7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職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且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