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18日

譚淑美 訪談錄

房屋署助理署長陸光偉:以前啲樓仲納米

政府覓地有煩惱,市民抱怨新樓愈來愈納米化。但在房署工作29年兼兒時曾住蘇屋邨的房屋署助理署長陸光偉說:「以前啲樓咪仲納米!香港人住的地方,肯定不是愈住愈細。」

以他擔任項目總建築師的蘇屋邨為例,「以前蘇屋邨約有5000個單位,住到3萬人;現在新建成的蘇屋邨有近7000個單位,即使單位大了,樓宇也高了,但只能住2萬人。」他以自己做例子,「我舊時住的杜鵑樓單位200呎,住了7個人——父母、四兄弟姊妹及婆婆。」

他說,現在公屋都有個人空間標準,每名居民可佔7方米,公共空間也是每人可佔1方米。至於50年前,有沒有標準?「我相信沒有……」他道。

訪問這天暫為入冬以來最冷——至少感覺如是,傾盆冷雨,口噴白煙。打開手機看,這個早上只有7.7度,戴上手襪又圍着頸巾的陸光偉在拍照時都要脫下一些裝備,以免令照片看起來像身處北極——畢竟他成長的這個蘇屋邨,是個人際關係非常溫暖的地方。

「蘇屋邨人情味很濃,不少居民都以蘇屋邨居民自居。早期,這個屋邨的設備較其他居所都要完善,是首批讓住戶擁有自己浴室和廁所的廉租屋,邨內又有很多公共空間,聽講許冠傑的蓮花樂隊也在走廊練歌。不住在這兒的人,都常來蘇屋邨玩。」陸光偉道。

記者第一個問題是,為何蘇屋邨叫做蘇屋邨?

「聽講,原居民有條舊村姓蘇,所以就叫做蘇屋邨。」他道。

蘇屋邨雖然是基層市民居所,但原來出自名家之手——上世紀著名建築師甘洺(Eric Cumine, 1905-2002),陸光偉補充:「北角邨、澳門葡京都是他設計的。」甘洺是中英混血兒,他的作品還包括尖沙嘴的海港城。

蘇屋三寶

去年尾12月仍是房屋署總建築師的陸光偉,今年1月接受訪問時已晉升至助理署長。最新傑作是長沙灣蘇屋邨,這個有近半百年歷史的公共屋邨,也是他童年居住之地。

蘇屋邨由2006年開始部署重建,房署收集居民意見,最後決定保留蘇屋三寶,分別是燕子亭、小白屋及金漆大門牌。另一些仍保留下來的包括英國雅麗珊郡主在1961年親手種下的「公主樹」,以及把昔日楓林樓一些地下單位(以前物盡其用,地下那層也有民居)改為展覽廳,展出居民捐贈的傢俬和器具。

這些古董有碌架床、火水爐、封塵多時的旅行喼——「唔好睇小呢個喼,以前啲人走難落嚟,家家戶戶都有一個這樣的喼。」還有木製網門食物櫃,「從前沒有雪櫃,食物都存放在這些網門櫃子裏。」他解釋。

蘇屋邨重建第一期最近落成,第二期仍是地盤,預料明年第三季完工。

邨內大部分舊建築都已拆卸,新的格局在執位後,仍保留舊有痕跡。「最大的分別是,以前像個山城,現在我們開通了它——如果由長沙灣港鐵步行過來,可以由興華街及昌華街直接望到遠山。這個觀景廊亦是風廊,用來通風。」新蘇屋邨亦增多電梯,「高低台相差40米,差不多等於十幾層樓高。以前住得最入的居民,等於行十幾層樓才返到屋企。現在就不用了。」

今天的公屋設計,與50年前的公屋設計有何分別?

「以前的廚房是向着走廊的,即是你朝走廊向前行,已經知道家家戶戶今晚弄什麼餸菜。如果要問鄰居借葱借油,也很容易。但今天的建築物條例已經不再允許這種設計,因為走廊是走火通道,假如廚房着火,就會燒埋走火通道。」他笑一笑道,「現在的廚房設計,要全部向外街。」

此外,舊式公屋常見的露台都沒有了——即上面是窗,下面有石屎通花磚,然後轉角是廁所,「今天不採用這種設計,因為要用盡地方,就不要露台。」唯一相同的是,公屋一直以來都是開放式,「你想加牆加房就自己去做」。

童年時光

陸光偉出生後就隨父母在蘇屋邨杜鵑樓居住。爸爸是玉石售貨員,媽媽是家庭主婦。「他在上環返工,沒有地鐵,那些年要靠深水埗碼頭搭船過海。」

家中布局,今天記憶猶新。

「我們放了兩張碌架床,中間有個電視櫃。夜晚再開多張尼龍床,我就是瞓尼龍床的——因為父母擔心我碌落來,我是最小的孩子,哥哥就瞓碌架床的頂層。婆婆睡的地方,會搵啲布遮住,保留少少私隱。」他說,在各種朝行晚拆的睡床來說,以尼龍床最舒服,「最早有啡色的軟性纖維板,鋪在地下就可以用;之後還有帆布床……以尼龍床最舒服,簡直是恩物——這3種我都瞓過。」

回憶在蘇屋邨的時光,他說,小時候經常通山跑,「跑遠啲可以去到石梨貝水塘,在那兒踢波、煨番薯、放紙鳶。」邨內有小販兜售飛機欖,「你在單位扔錢落街,小販就把飛機欖拋上去,無論你住在哪一層樓,他都能拋送給你,他可以扔到十多層樓的高度。」

不時有調查說,生於基層家庭的孩子,很難晉升至中產階層。但沒有贏在起跑線的陸光偉卻做到了,「咁我梗係好感恩,自己有咁嘅機會,都要把握。我在加拿大是很努力讀書的。」

他在加拿大滿地可麥基爾大學建築系畢業。

「以前去外國讀書不像今天這麼昂貴,但當地不容許做兼職,我在頭一年是靠獎學金生活的。」問他讀書是否很叻,他搖頭說不。會考幾多分?「會考唔得嘅,全部及格,普普通通咁囉。」由於他在四兄弟姊妹之中排最尾,因此哥哥姐姐也有份供他去外國念書。「他們沒有讀大學,成全了我。」

蘇屋邨也在冥冥之中推動陸光偉去讀建築。

「當年我去加拿大讀書,因同邨有個大哥哥,走上加拿大讀建築這條路。他常鼓勵我,我就依照這條路前行。」他說,「其實小時候哪會懂什麼是志向呢,全靠這個大哥哥的引導,我才踏上建築師之路。」

他又說,以往鄰里守望相助,相比今天大家花費不菲光顧補習天王,以往屋邨則有些大哥哥免費幫人補習。「以前大家『做會』,每家每月供少少錢,睇吓邊個手緊,例如辦喜事,就可以付出少少利息,問這個會借錢。」

他在蘇屋邨一共住了約20年,一直至出來工作後才搬走。

設計限制

加入房署29年,沙田廣源邨及愉翠苑、油塘油麗邨第5期等都有他的手筆。其中廣源邨商場在1992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的優異獎。

現在他與家人住在沙田私人屋苑,「雖然都知隔籬屋姓乜,但鄰里關係跟以往相比,當然相差甚遠。公共屋邨設計會預留公共空間,讓居民享用,這個設計當然有助居民溝通;私樓則可能有會所,但會所只是畀你自己休憩。」

建築師多有抱負,例如興建一些可以代表個人創意和心思的地標,但加入房屋署工作,陸光偉的設計難免受到限制,「對,例如屋邨髹上全黑色,,咁梗係唔得……但我的作品不是為我自己,而是為日後搬入來的居民。」

 

 

陸光偉小檔案

出生地點:香港

職業:房屋署助理署長

學歷:加拿大滿地可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建築系畢業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