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14日

黃獎 藝文評論

彼思:造型與靈魂的創作

Toy Story開始,彼思動畫總共推出了19部動畫電影(包括今年底的CoCo),陪伴着這兩代人成長。香港文化博物館現正舉行「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展覽,和大家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展覽的重點當然是每齣動畫的主角, 通過草圖、畫作和雕塑,我們可看到他們的進化過程,如何成為了後來動畫中的模樣。大家無法想像,在創作初期,胡迪曾經是大叔,阿燥(lnside Out)有過一個樂與怒造型。

一次過重溫彼思動畫的作品,大家不難發現,除了娛樂性豐富的劇情之外,每次都有一些重點課題。難得的是,他們採取說故事而不說教的方式,更能打動人心。這些重點主要圍繞家庭、友情、夢想3項,不過,這19套作品經歷了不同年代, 在這些題目中,也有不一樣的看法。

Toy Story的故事以胡迪妒忌巴斯光年開始,然後兩人萌生友誼,更明白了自己身為玩具的人生意義,這個套路充滿正能量,大家都樂於接受這種情懷,於是,這系列拍完一套又一套。

和時代接軌

2003年推出的Finding Nemo,編劇Andrew Stanton分享他的個人經驗, 憑自己曾經是「直升機家長」的領悟,描畫這個凡事緊張、力求兒子不會接觸到任何危險的父親,非常傳神。2006年的Cars也是一樣,導演John Lasseter在一次家庭旅行中獲得靈感,故此男主角閃電王麥昆會在結局比賽中,放棄冠軍,追求更重要的人生價值。

到了2009年的Up,彼思動畫可說進入了另一境界。導演Pete Docter居然選擇了老人家來做主角,談退休喪偶後的人生。男主角卡叔以亡妻的夢想為自己的目標,極為浪漫,故事更加入地產霸權逼遷元素,令故事更加貼地,也清楚說明現今世代的動畫,已不再是小朋友的專利。

彼思的動畫無論怎樣天馬行空,也可以和時代接軌,提供貼地的思想訊息。Monster University的角色被趕出校,依然出人頭地;Cars 3的人老了追不上時代,也可以當教練傳承經驗,都是超越傳統動畫市場的思想。

當我以為彼思的創意已經達到頂峰, 2015年的Inside Out又再度帶來驚喜。年輕人為何反叛?原來是因為大腦中掌管喜悅的阿樂迷了路,導致情緒失控;阿樂遊歷了大腦中不同的區域,又帶出腦部結構的不同功能。這個構思牽涉多少心理學範疇的研究?把這些硬知識轉化,成為引人入勝的情節,堪稱經典。

今年年底,CoCo也是同級數的神作,故事用墨西哥亡靈節為背景,他們對先人的情感聯繫另有特色。彼思探討追求夢想和維繫家庭的矛盾,發人深省!今次的展覽亦會先一步展出這部電影的設計過程。最後一提,筆者2018年2月3日會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向大家進一步介紹彼思動畫在主題方面的演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