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很多做實業成功的企業家,到了一定年齡,喜歡成立一個控股公司,開始做投資,以為可以通過投資,複製早年自己成功創業的經歷,大量製造好公司。
世道艱難,扎扎實實做實業的少,開口埋口話自己是做投資的多。我熟悉的一位深圳企業家,電路版生意做了幾十年,沒想到深圳地價飆升,廠區那塊地轉手一賣,居然遠遠超過了他們做電路版生意幾十年利潤的總和。
老闆娘問我,是不是做個收租婆算了,我鼓勵她,還是要努力繼續做下去。實在找不到理由,只當是風水:沒有這盤生意,哪來這塊地,哪來這幾十個億?就算是為了子孫,守住祖傳的風水吧。
人在江湖,逢場作戲,個個都話自己是VC,這種做法,大部分是一廂情願,例如,聯想控股網羅了一眾投行精英,風口浪尖,風雨兼程,投資近二十年,製造出了什麼好企業?聯想控股的最新市值五百億港元,是騰訊市值三點三萬多億港元的百分之一點五,阿里巴巴市值四千五百多億美元的百分之一點四。
可以成就大業的企業家微乎其微,人群中同時擁有「創業精神」和「領導力」這兩種DNA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實業比資產、比錢更能傳之久遠。資產和錢都是物,不是生命體。實業企業作為企業家創造出來的一個生命體,擁有它自己獨立的生命力。大環境再動盪,人都要穿衣、吃飯、看病,百年品牌,就是這個道理。
唔熟唔做,投資同行業的上下游,還有那麼一點點成功的可能,如果是跨界、顛覆、互聯網之類,父輩幾十年賺下的那一點錢,估計很快就會比二世祖花光,灰飛煙滅了。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