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手上沒有水晶球,我只有一個直覺: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都說如今的瘋狂樓價是一個泡沫,那麼豈有只升不跌的道理?泡沫一旦爆破,恐怕對於欠下銀行按揭一屁股債的人來說是世界末日。
林鄭月娥以特首身份發表其第一份《施政報告》,焦點所在自然是房屋政策,當中的所謂新猷是推出「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且不論先導計劃區區一千個單位是否杯水車薪,也不論落實需時三年五載是否遠水救不了近火,光看其售樓的目標對象,很難不令人感到悽悽慘慘慼慼。林鄭說,首置上車盤的合資格申請人士乃單身月入不超過3.4萬元,二人或以上家庭不超過6.8萬元。
家庭月入6.8萬元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橫看豎看左看右看都是比較富裕的一群,毫無疑問是有能力飲咖排、看電影和去旅行的中產階級,卻奈何,這些本來有資格引來艷羨目光的高薪一族,現在竟然淪為政府不得不動用公帑補貼的受助人士,因為他們死慳死抵也無法一圓置業夢,勉強戒掉旅行癮亦於事無補。就這樣,中產階級大幅貶值,變為一種十分奇特的社會動物:相當有錢的無產階級。
有錢,但無產,高薪一族不能憑自己努力工作換來安居樂業,沒有公帑補貼根本無法上車,反映的是什麼?樓市太扭曲,社會太病態,於是催生了「另類扶貧」,讓林鄭為大家重燃置業希望云云。
相當有錢的無產階級買不起私人物業固然悲哀,掉過頭來說,已經出盡洪荒之力甚至透支父母棺材本成功上車的置業人士又怎麼樣?經濟總有周期,有上必然有落,連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也來個溫馨提示,未見過只升不跌的樓市,告誡量力而為,切勿過度借貸。
低谷的人慼慼然,高山的人危危乎,高山低谷,眾生皆苦。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Major Tom告訴我的97件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