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12日

張綺霞 電視導賞

遊走世界認識大腦運作

我們日常許多事都會用上大腦的不同部分,沒仔細研究,也不知一些反射動作、圖像組合、語言理解等都牽涉大腦龐雜的活動,只需要一個小小測試,就能看出大腦運作的特點。

新一季《腦力大挑戰》(Brain Games)即將播映,這個由國家地理頻道製作、入圍艾美獎的電視節目系列,透過不同街頭試驗揭示大腦運作,並邀請專業的神經學家及大學教授解釋科學原理,讓人更了解大腦的潛能。這一季更到以色列、紐約、倫敦等地拍攝,採用旅遊節目方式,將城市構造比喻大腦構造,以更顯淺方式讓大家認識大腦。

人類大腦約重1.5公斤,從出生開始就控制着思想情緒、掌管着行為舉止,塑造出不同性格。來到第五輯的《腦力大挑戰》,在一連6集的節目內,首先會從英國出發,跟知名主持人Jason Silva及當地的士司機探索迷宮般的倫敦市。

倫敦這個大城市由多個不同小地區組成,每個地區都有千迴百轉的街道,各有複雜的名字和路徑,就如大腦的複雜迴路及各有職責的區塊。就算是本地人也難以全部掌握,一不小心很容易走失方向,惟獨經過嚴格訓練的倫敦的士司機,無論要去什麼街道都難不到他們,都能迅速找到正確的路線穿插其中,順利到達目的地。

從倫敦開始

第一集的第一站是前往倫敦知名遺址倫敦市牆,這是始建於古羅馬帝國時代的圍牆,其後經過不同年代的擴建,倫敦市牆是此地的重要屏障和區隔。城市的界線多年前已被確定,就如我們的大腦一樣,早在進化前,大腦的不同區隔劃分已定。而許多控制條件反射的大腦區域,在進化前已發展完善。它控制着人類在突如其來的狀況下作出下意識的反應。

要理解這下意識的反應,其實通過簡單測試便可以做到,Jason Silva特別請來多位參加者,讓他們控制着某一些機關,途中給他們突如其來的驚嚇,大部分人都嚇得立刻放手跑開,這也是大腦腦幹在控制着我們的行為,它提供指令,要人立刻逃離危機。

隨着人類不斷進化,大腦也愈來愈複雜,就如倫敦從早期一個簡單的小鎮變成如今複雜的大城市,要理解這種變化,節目主持帶領幾位人士進行一個比賽。

他們去到倫敦近郊一所大宅中,大宅的花園有一個人造草叢迷宮。節目安排了一個記憶遊戲,測試不同人的大腦複雜度,參加者先在迷宮走一遍,牢記特定路徑,隨後在沒有嚮導帶領下循着路徑拿下5面小旗子,最後到達終點。參賽的有一個喜歡迷宮的10歲小朋友、一個數學博士生,以及一個倫敦的士司機。

測試參賽者

大腦在記憶上有兩個主要元素:時間與空間,控制空間記憶的主要是大腦中的海馬體(Hippocampus)。倫敦的士司機在海馬體上訓練有素,因為要成為的士司機,他們需要通過一個測試,把倫敦超過25000條街道都放進腦中,小小一個迷宮自然難不到他們。

曾有當地研究發現,的士司機的海馬體普遍比普通人大,主持人笑言,這就像其他工人常用上某組肌肉,工作讓他們的大腦某部分特別發達,最後賽果也不難預測,的士司機力壓兩位對手勝出。

去到倫敦,自然要到著名的泰晤士河兩岸欣賞各種舊建築,看到西敏宮及大笨鐘的風景,許多人都會用相機留下美景,在大笨鐘前素描,也是一個有詩意的享受方式。

節目請來兩個當地人接受大笨鐘及西敏宮素描挑戰,畫作並不困難,他們只須在預先畫好顏色區塊的畫布上填進適當的顏色,連草稿也不用打。

然而最困難的是,他們須戴上特製的眼鏡進行挑戰,這個眼鏡把所有風景都上下倒轉,有參賽者自言,起初自己連畫筆也不懂拿,要把雙手放在畫布上,才能正確辨別出方向。這個測試考驗的是大腦組織圖像的能力。

大腦組織圖像的部分是位於後方的視覺皮層(visual cortex),從線條圖案到光線對比,都靠這部分去把眼球所見變成有意義的訊息。而鄰近它的頂葉(parietal lobe)則掌管動作、直覺、計算和物體辨認等,對眼前的物體進行理解和辨認,這兩個部分主宰着人類如何對眼前景物作出反應。

信仰與科學

最後,其中一個參賽者把圖畫畫得一塌糊塗,另一個則做出完美的作品,為何兩人有如此明顯差異?原來這無關兩人藝術天分的高低,而是其中一個參賽者早被安排「出貓」,他先戴着一個特製眼鏡生活了4天,因此大腦已經適應了上下倒轉的世界,能正確地在這個扭曲的世界中辨別自己身體的位置和方向,做出適當的動作。最後這位參賽者除下眼鏡回到正常世界,竟然感到暈眩無法適應。專家指出,未來如果這位參賽者再戴上這副眼鏡,適應時間將較短,不需要4天那麼多,半天就可以完成,因為大腦已有適應的記憶。由此可見到大腦的特別潛能。

倫敦的「認識大腦」行程完結後,接下來數集,他們將前往不同地方,例如世界信仰發源地以色列,探討信仰與大腦的關係,主持人在街邊用金錢利誘途人,以圖改變他們一些日常生活上的想法,但當嘗試改變他們的信仰時,卻變成「不可能的任務」。為何人們如此堅定地相信某一樣事情?背後的科學原理是如何運作的?

第三集他們出發前往罪惡都市紐奧良,用各種小測試解構我們是如何被騙的?我們的大腦如何學會去說服別人?還有為何「罪惡的快感」會讓我們感覺美妙?其後數集分別以「大腦壽命」、「超級感官」及「求生本能」為主題,在欣賞不同地方風光時,也對大腦有了全新的認識。

 

 

 

 

 

 

 

 

圖片提供:明珠台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