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去年邀請了法國導演法蘭克迪麥可主持演員工作坊,以《西邊碼頭》為訓練素材,亦曾舉行讀劇活動,展示初步成果。今年6月底至7月上旬正式演出了全劇,可說是工作坊的「結業」演出。演出最叫人注目的是演員表現的突破,以及出色的燈光運用營造出的低氣壓劇場氛圍。
《西邊碼頭》是已故法國著名劇作家戈爾德思的作品,寫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戈爾德思作品風格低沉壓抑,詩意的對白,朦朧的語意,直指人性底層的慾望。故事發生在一個被社會遺忘了的碼頭,往日的繁華港口,中產聚居,如今卻是廢墟一個,連自來水也沒有了,只剩下一個荒置的倉庫,和一群沒有出路的低下層的人。上流社會的紳士及其秘書的闖入,激起一家四口的難民家庭、一個年輕男子和一個盲人潛藏的慾望與分歧。2小時的演出,壓迫感極重的對白及氣氛,讓演員與觀眾都一直處於異常繃緊的狀態。
高能量狀態
演員的表現的確是叫人眼前一亮。戈爾德思的對白總是話中有話,暗藏真意,像年輕男子Fak與14歲的Claire的幾段對白,試探間從沒明言想要的是什麼,但處處叫人知道他是在引誘她上牀。又如母親與兒子Charles的對話,兩人各懷目的,母親希望在自殺不遂的紳士身上獲得好處,希望兒子認同,卻無法令他透露半點口風。準備駕着紳士汽車離開的Charles游說盲人把積蓄都給他的一段話等。劇中每個人都困在現實或自己製造的囚籠中,備受壓抑的同時卻又很想逃出,因此演員一直都要處於高能量的狀態,有的更要念一大段情緒不斷遞增的獨白,對演員的專注力和表現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其中飾演母親的陳籽沁臨死前的一段自我剖白,更是厲害,儘管對於這段「鄉下話」以胡言亂語夾雜普通話的處理不明所以(原著是西班牙語及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土語),但陳籽沁把一個女子被生活逼死前的控訴表現得甚有力量。
出色的場地及燈光運用,也令演出的低壓氣氛自然地加強。導演打開了全個牛棚劇場的空間,除了後方的一個小房間和入口一邊的觀眾席外,都是演區,演出期間,演區幾乎全場都是暗燈,尤其是開場時紳士與秘書初到碼頭時,劇場幾近全黑,觀眾就跟他們一樣在摸黑,在黑暗中認識這地方。演出中,許多時是靠沒有遮蓋上的劇場的窗透進來的光在協助照明,形成了室外較室內光亮,成功地隱喻了這碼頭世界的暗黑,偶然局部亮燈照着演出的演員。看不清舞台和演出細部的觀眾就如演出中的角色看不到慘淡生活的出路一般。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這幾年除了推動新文本劇作,也很積極地為演員提供演技工作坊,《西邊碼頭》可看到這些努力的成果。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
上一篇: | 非主流伍卓賢慨嘆香港人 音樂消費頂尖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