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
香港舞蹈團載譽重演的舞劇《倩女幽魂》,以一部亞洲甚至是世界知名的電影作品為創作原形,相信壓力不少,因為舞劇首先需要選取電影中成功的商業元素,重現在舞台上,同時又必須引導觀眾自然地放棄對舞劇作出看電影的要求:包括電影虛擬現實的觀感刺激,穿梭人間地獄的視覺快感及代入戀人的世界經歷淒美的愛情。結果,舞劇憑着舞台獨特的寫意空間布局及舞蹈敍事的功能,突破了電影的限制,發揮電影不能呈現的美感,成為舞台藝術的精品。
舞劇伊始,運用縱深的舞台空間,舞台的大後方,隨着音樂,在漆黑混沌中, 亮起一光點,舞蹈員恍似幽靈一樣,從此發光的地極散開,漫遍全地。這一種空間布局,極具懾人的力量,一開始便已突破《倩女幽魂》的電影框架。
小幽靈的群舞,象徵一團無定向的能量,沒有至善至惡的取態,一直向着台前中間的位置竄動。台上四處燈光幽暗神秘,頭上一頁瓦頂的影兒,象徵一破廟。小幽靈的身軀脆弱扭曲,如無名的飛蛾撲火。突然,前台破廟的地上,開了一個冒火光的無底深淵,她們便一起游進去。這種空間布局,刷新了觀眾對光明與黑暗世界的理解,善與惡的「色彩」,都是新穎的。
與電影不同的良善
觀眾席間,寧采臣路過,風雨飄搖下,尋得眼前的破廟暫避,涉水翻山,總算安頓下來了。倩女的幽魂亦姍姍而至,他們彼此相遇在窮途末路上,構成一種建立友誼的基礎,這一點與電影劇情不同。電影之中的小倩邂逅寧采臣乃出於樹妖的惡意,小倩亮相沒有舞劇一般的良善。
我看的一場由潘翎娟飾演聶小倩,她用女性身軀無盡的溫柔,無比靈活的舞姿和柔情似水的情感灌注於每一個舞步,一舉手一投足,都呈現着超凡的心靈動力,不斷地戀愛和保護着心上人。
潘翎娟的舞蹈藝術得到觀眾廣泛的認同,分別在美學和商業藝術文化的領域上都感動了不同層面的觀眾,這一種現代舞姿,具備深厚的中國文化素質,完全擺脫了學院派和民族土風舞的規範,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特藝術形式,把真摯的感情,表演得淋漓盡致,十分成功。
筆者認為舞劇成功的原因有三:一、舞蹈言情之餘歌頌女性的美德,配合了舞劇對人鬼情的側重,感染力強,突破了電影弱女的形象;二、舞蹈在設計上有大量優雅的360度身體迴旋互相捲纏在一起的舞步,呈現了電影不能說白的情與義;三、燕赤霞的舞蹈加入戲曲丑角行檔藝術的身段,為舞劇營造不可缺少的娛樂藝術氣氛。
筆者認為此劇應該定期在港及國家內外巡迴公演,才不負藝術家們盡獻人生最美好的青春與活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
上一篇: | 關山月女婿教導 徐錦江回歸畫壇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