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4日

李楚成 梁慧敏 教育講論

普通話教與學 關鍵在黃金時期

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以及對第一和第二語言讀寫能力發展的文獻回顧,提早於4至8歲接觸普通話,能有效地提高教與學的質量。研究顯示,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成果,年齡是成敗的關鍵因素。學前兒童(4至6歲)和初小學童(6至8歲)肯定比成年人有更好的能力吸收各種語言知識,並將之融入到他們正在發展中的多語言系統之中。

與閱讀能力發展有關的研究表明,任何語言的讀寫能力都是通過口語來引導的。這個發現在許多心理語言學詞彙閱讀和識別的實驗之中,已經得到了強而有力的實證支持,這表明了有效的語言習得,都是以學習者對目標語的語音意識作為大前提的。

兩文三語政策目標

其實,「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對兒童的閱讀習得和讀寫能力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在理解一套書寫系統時,不能不考慮聯繫書寫系統的口語系統。事實上,學習閱讀其中一項任務,是讓讀者理解書面文字和口語之間的對應。口語和書面文字之間的密切聯繫和相互依賴性,是讀寫能力發展極為重要的關鍵因素。

殖民地時代,粵語是唯一用於聯繫香港地方語言與標準書面語的語言。隨着殖民地時代的結束,普通話進入了語文教育政策,成為「兩文三語」其中一項政策目標,而口語和書面語的聯繫由只有粵語,延伸至在小學必修課程中加入的普通話,以配合發展添加性雙語(Additive bilingualism)的教學原則和目標,但問題是:如何做到?

死記硬背非無價值

在香港,標準中文使用的是表意文字的書寫系統,而掌握書面語是讀寫能力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對比內地學生,中文讀寫能力的習得對香港學童來說毫不簡單,因為標準書面語無論在詞彙和語法上,較之粵語都更為接近普通話。若要利用普通話與標準書面語的對應關係,以粵語為母語的學童最好能透過多種渠道及早接觸普通話,例如歌曲、童謠、遊戲、謎語和蒙書(即兒童啟蒙書籍,如《三字經》和《百家姓》)等。只要確保有適合和足夠的目標語言輸入,死記硬背並非毫無價值,相反,這在任何語言中都是學前兒童所擅長的。

其實在傳統中國文化裏,背誦訓練歷史悠久,把古代蒙書中適當的篇章加入到現代小學課程,既有助加快兒童認識中文的基本字詞,又能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而且能更有效地灌輸倫理道德的「義理」。

着重接收能力發展

4至6歲的學前幼童能相對輕易地以第二語言死記硬背,其中部分證據,是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幼園學童能在個人或小組的普通話集誦和朗誦比賽中,表現優越。這說明4至6歲的學前幼童絕對有能力以符合普通話讀音規範的讀音,牢記與詩歌或朗誦段落的內容。

在學習目標方面,學前和初小階段(4至8歲)最優先的教育重點,應是接收能力的發展,而不是發展其語言輸出、寫出正確字詞的能力,亦即是應該先培養幼童背誦、唱出和朗讀各種類型的段落、歌謠,這些能力的培養比起跟隨既定筆畫書寫的語言輸出培養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在生理上幼兒的手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熟到能重複書寫漢字,特別是筆畫繁多的字詞。

在現象圖析學的指導下,幼稚園老師在設計以識字為重點的活動時,宜把年幼學生的日常詞彙融入到課堂裏,例如家庭成員的稱謂、食品如米飯、豬肉、牛肉、魚、漢堡包、幼童所居住的社區名稱、電視卡通人物等等。這些詞彙可以作為跳板,以提高他們對構成字符的各種拼字原理的意識,由此入手介紹相似聲符的構成方法。我們建議把這種教學策略擴展到普通話試行,並且有系統地監測學前兒童的學習表現。

總而言之,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香港特區的普通話課程,不但應推廣至香港更多的學校,還應將時間提前,即從幼稚園或小學低年級起讓學童接觸普通話。如果能夠珍惜並好好利用這段有限的黃金時期,既可避免較年長時期學習語言所面對的種種困難,又可在教學資源的分配上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文為「兩文三語」系列文章之十四,待續)

延伸閱讀:

Li, D. C.-S.(2017). Multilingual Hong Kong: Languages, Literacies and Identities.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撰文:李楚成_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系主任

   梁慧敏_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助理教授、中國語文教學中心總監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教研工作者、學生可以分別投稿至「校長開壇」、「教研陣地」、「學生樂園」,每篇文章約為7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職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且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