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4月5日

劉靖之 藝文評論

挪威與俄羅斯之間的互動

挪威奧斯陸愛樂樂團(Oslo Philharmonic)和佩特連科(Vasily Petrenko)在今年的藝術節裏演出了2場音樂會,筆者2場都聽了,先談談3月14日的第一場。第一場音樂會演奏了3首作品:葛利格(Edvard Grieg,1843-1907)的《皮爾金第一組曲》(Peer Gynt Suite No.1 Op.46)、蕭斯達高維契(1906-1975)的《降E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7)和拉赫曼尼諾夫(1873-1943)的《E小調第二交響曲》(作品27)。

葛利格的《皮爾金第一組曲》是為易卜生的同名劇本所作的戲劇音樂,1876年2月底在奧斯陸首演。由挪威樂團來演奏民族樂派葛利格的挪威作品《皮爾金特第一組曲》,的確有其獨特的味道。葛利格為易卜生創作的戲劇寫下了20個樂段,總長約90分鐘,包括管弦樂團、合唱、獨唱,並於1888年根據這20段音樂編成第一組曲;於1891年編寫了第二組曲。這次音樂會演奏的第一組曲有4個樂段:〈清晨〉、〈艾莎之死〉、〈安妮特拉之舞〉、〈山大王的宮殿〉,演奏時間約15分鐘。指揮佩特連科處理清雅抒情,到了第四樂段結束之段顯示出作曲者的配器技法和樂團的專業水準與氣勢。

蒼勁有力

蕭斯達高維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認識正在求學的大提琴家羅斯卓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1927-2007),2位音樂家成為終身好朋友。蕭氏於1959年創作了《降E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送給羅氏,而羅氏後來成為國際知名大提琴家、指揮家。這首作品被視為二十世紀大提琴作品中的一大成就。和聲固然新穎,旋律突破了傳統浪漫樂派的模式,顯現了音程上的奇特之美,曲式上也有所創新,如一般出現在第一樂章末的華彩樂段成為第三樂章的整個樂章,而四個樂章的後三個樂章一氣呵成,樂章之間並不停頓。

蕭斯達高維契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偉大作曲家之一,創作了15首交響曲、15首弦樂四重奏以及歌劇、合唱與樂隊等,激情而新穎,精通大而難以應付的曲式,他的《降E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是傑作之一。大提琴家Truls Mørk的演奏蒼勁有力,優雅與激情兼而有之,這次演出深受歡迎。

拉赫曼尼諾夫是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他的4首鋼琴協奏曲是浪漫樂派鋼琴曲目中的傳世之作。作為交響曲作曲家,拉氏似乎仍然未能建立名聲。他的第一交響曲(1897)首演失敗,大受打擊;第二交響曲(1901)獲得成功,令他恢復信心。筆者覺得第三樂章Adagio十分抒情、旋律優美,充滿了俄羅斯情調。佩特連科為這隊挪威樂團注入了沉深、渾厚的俄羅斯元素,盡顯他的優勢。第四樂章的快板、活潑,樂團頗能發揮其跳躍彈性,尤其是Tutti所顯示出的張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