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3日

葉輝 生命通識

九龍古廟靠山面海

話說九龍半島的古廟初建之時俱面海靠山,比如深水埗關帝廟、天后廟及三太子廟分別背靠西角山、上圍山及元嶺仔;大角咀洪聖廟背靠岬角山丘、旺角水月宮背靠大石鼓,而油麻地天后廟則背靠今加士居道與彌敦道交界的大山;今日惟有油麻地天后廟背後一個小山丘(今眾坊街休憩公園)乃至對面的石壁道,尚可一窺靠山痕跡。

關帝廟原名協天宮,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易名武帝廟,當年廟後為西角山,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及至1920年,廟後的靠山被夷平,闢為黃竹街、楓樹街、白楊街及柏樹街,廟內現存建廟時(1891年)鑄造的一口銅鐘;1894年重修之時,捐獻的善信就有廣東大鵬協鎮都督府、大鵬協鎮中軍都府及大鵬協鎮右營守府,甚或遠至金山各埠,由此可見,昔年建廟備受各方重視。

三太子廟及北帝廟建於1894年5月,其時本港爆發鼠疫,一年內已經有2679人染病,當中2552人死亡,死亡率逾九成;深水埗客家村民遠從惠州恭迎三太子哪吒像來到村落,1897年疫情放緩;村民為酬謝神恩,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三太子廟紀念;廟內存放建廟時的銅鐘,以及於1921年所打造,書有「至聖至靈」的牌匾;三太子廟旁為北帝廟,乃1920年由深水埗漁民集資建成,北帝像前的銅香爐亦為同一年所鑄造。

大角咀福全街洪聖廟於1930年落成,此為重建,原廟早於光緒七年(1881年)就建成了,所供奉的神祇為「南海洪聖廣利王」,原址位於大角咀村內(即今日埃華街與榆樹街交界處),及至1928年,港府下令清拆此村,洪聖廟遂遷至現址,此廟堪可見證昔年「拆村」歷史。

旺角山東街的水月宮(觀音廟)在光緒十年(1884年)建成,原位於大石鼓山下,故有大石鼓廟之稱,位置即今天亞皆老街與窩打老道交界;廟宇附近乃二號水井及水壩,此為九龍半島早期供水三個水井之一,收集水源,運道往油麻地抽水站;1926年因伸延窩打老道及亞皆老街,水月宮遂遷往山東街現址,翌年重建;水月宮除供奉觀音外,尚有包公、地藏菩薩及金花娘娘;廟內存放光緒十年仲冬所立的一口銅鐘;門外有一塊1927年的廟碑,當中可發現上世紀二十年代區內商號如王悅生、倚芳棧、黃棠記、大康酒莊、萃芳酒樓、淞江酒樓等等,此亦可證昔年商戶熱心於地方功德。

油麻地榕樹頭天后廟為西九龍眾多古廟之中佔地最廣的,故此經常有外地遊客前往參觀,因而香火鼎盛;整列建築群由南往北,當中包括書院、觀音樓社壇、天后古廟、城隍廟及觀音古廟;第一代天后廟原位於油麻地海灣北岸,即今天廟街與北海街交界,初期建築極簡陋,樑柱遭風雨浸蝕經年而幾近折斷。

及至同治四年(1865年),油麻地居民集資重修天后廟,工程歷時五載,才在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完成,當年捐獻者有官拜大鵬協鎮府;可惜落成四年之後,就遇上1874年的甲戌風災,油麻地遭嚴重破壞,致令廟宇後座倒塌,善信遂集資重建,於光緒元年(1875年)落成,乃有今日所見的面貌,堪可見證油麻地滄桑史。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