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月17日

譚淑美 訪談錄

港大瀕危動物專家講天劫:最後生還者是老鼠蟑螂

Luke Gibson,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他專門研究瀕臨絕種的生物。

目前估計僅剩下2000隻的小葵花鳳頭鸚鵡(Yellow-crested Cockatoo), 是他的研究對象之一。牠們稀有,但對港大來說是常客,訪問這天我們也有幸在校園上空,目睹牠們的風采。

問Luke,假如地球遭遇毀滅性的天劫,如超級火山爆發灰塵籠罩地球……最後能生存下來的動物會是什麼?

「我相信是老鼠、蟑螂、某些種類的螞蟻。」他想一想道。

為何是老鼠和蟑螂?

首先他談及老鼠。他的博士論文是, 在泰國研究森林被解體後小動物的生存空間。所謂「解體」,意思是隨着只種單一作物的工業園林擴大,當地一些森林被解體成東一塊西一塊。「有些專家在解體5年後,開始做研究,那時還剩下7至12種小動物,包括老鼠、松鼠、刺毛鼩猬(Moonrat)等,而我在他們研究後的20年再在相同地點做調查,即森林解體後的25年,所有小動物都失蹤,只剩下一種:Malayan Field Rat(馬來家鼠),牠們跟香港常見的老鼠是近親。馬來家鼠成為最後的生還者,因牠們會吃掉其他小動物的幼兒、繁殖率極高等。」

瀕危鸚鵡現港大

談到繁殖率,他更笑着憶述:「我在期間設置捕獸器,捉到一隻馬來家鼠,估不到第二天她就誕下4隻鼠BB,粉紅色、光脫脫的。」老鼠生命力之頑強,不單在城市與森林,農田也是。「有時在開墾土地後,很多動物都不能生存,惟有老鼠能繼續繁衍下去。」他道。

第二種動物是蟑螂,牠們在香港人的口中,名為「小強」,可見其頑強的生命力。「蟑螂真是有很強的求生技巧,牠們依靠城市的剩餘餸菜生存。」

全球野外的小葵花鳳頭鸚鵡,目前估計僅剩2000隻,而其中竟有200隻棲息在香港,常見於薄扶林及跑馬地。訪問當天,Luke帶記者及攝影師去搵雀,果然不消一會兒就在港大校園看見一隻白色小葵花鳳頭鸚鵡,還能拍下照片。

「小葵花鳳頭鸚鵡源自印尼東部和東帝汶,是很多香港人及中國人的寵物。由於有這種需求,牠們在原產地就被人捕捉。」他估計,在運送或飼養過程中,有逃走或被放生者,重返自由天地,慢慢在香港「定居」。牠們像普遍鸚鵡一樣,都有模仿人類說話的能力。

牠們為什麼會面臨絕種?

「第一,人們大舉砍樹,而牠們需要高大的樹木棲息;第二,捕獵牠們的步伐從未停過。」此外,雌性每年只生育一次,每次下2至3隻蛋,產量極少。牠們的平均壽命頗長,有40年,「我聽過最長壽的個案可達100歲——但我不記得是哪種鸚鵡。」

雖然小葵花鳳頭鸚鵡樣子可愛,但Luke也列舉一些缺點。「牠們對莊稼構成損害,在高樓大廈之間穿梭,偶然會咬爛窗戶的膠邊及咀嚼它們……」牠們當成是遊戲還是真的把膠邊吃下?「我們未知道原因,但很多鳳頭鸚鵡都有這種行徑。」

在香港這個物質豐富的都市,Luke認為牠們覓食遠較在原野容易。「港島很多人鍾意餵雀。生果和果仁都是小葵花鳳頭鸚鵡的美食。」Luke的研究助理Astrid指在農曆新年,香港人愛擺放桔子在戶外,也是牠們喜愛的生果。

Astrid經常到旺角雀仔街巡視兼做調查,因擔心被人認出婉拒出鏡。她直言在雀仔街見過有小葵花鳳頭鸚鵡出售。「雖然牠們在國際被列為受保護動物,但也許香港有些人私底下幫牠們做繁殖。」Luke希望在瀕危動物販賣方面有更好規管,他亦認為可將香港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引渡」回印尼和東帝汶,令牠們返回家鄉。

研究49種動物

除了小葵花鳳頭鸚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出的49種瀕危動物,都是Luke的研究範圍,而牠們面臨絕境,與人類不無關係。「緬甸蟒蛇(Burmese Python),源自緬甸、印度及東南亞地區, 牠因被人類剝取蛇皮而數量大減。山瑞鱉(Wattle-necked Softshell Turtle),源自中國及越南,是當地人喜愛的野味。」

此外,他還談及2種最常見的商貿貨品——象牙與熊膽汁。

「中國剛剛宣布了禁止中國象牙貿易, 但不是全無隱憂。一來我覺得仍有人走法律罅,二來我擔心交易地點轉到香港。香港暫時未全面禁止,有計劃但未落實。」據報道,港府目標在2021年才淘汰象牙交易,較內地至少遲4年。

「至於熊膽汁,真是很可怕的故事。亞洲黑熊(Asiatic Black Bear)被捕獲後困在小小的籠子裏,那些人把管子插入熊膽內,然後不停抽取膽汁。我覺得很悲慘,世上有數以千計的亞洲黑熊正受到這種虐待,主要在中國及越南。」

為何他對瀕危動物感興趣?

「我希望盡力保護這些動物。」他道。

過去一直以亞洲作為研究基地, 而亞洲的砍伐森林速度全球最快,「如果我們不阻止,很多動物會滅絕。」他指,人們砍伐森林後,常改為大規模種植橡樹或油棕樹,單種植物不能養活不同種類動物,變相令牠們「無家可歸」及「無啖好食」。

新加坡煙霾法令

可是,生物滅絕,每天都在上演。人類又有什麼可以做呢?

「我們要保護森林,牠們賴以為生的家。」他邊喝啤酒邊道。「新加坡有個好政策,叫做《跨境煙霾污染法令》(Transboundary Haze Pollution Act),懲罰導致『煙霾污染』的新加坡企業。譬如在約一年多前,有間紙漿企業在印尼的種植園失火,令鄰近國家空氣污染大增。這間企業的產品,就被新加坡2間超市禁止上架。這是超市擔心在法令下,受到牽連而做的決定」2間超市分別是昇菘超市及Fair Price。「這是我見過最成功的例子。」

Luke在美國加州的戴維斯(Davis)長大,「我小時候已很喜歡大自然,常常爬樹。我有時會執起松果,丟在鄰居的泳池裏!」他的父親是律師,母親是人類學教授。他已在香港居住2年半,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是行山,「我較常去的山徑是渣甸山,它很近跑馬地——我居住的地方。」

此前他在新加坡居住,「我常拿兩者比較,香港優勝很多,地理方面,新加坡是平地,香港有很多高山;氣候方面,這兒分冬夏季,每年有一半時間行街不用大汗淋漓,新加坡則全年是夏天;文化方面,香港更具備多樣性和國際化。此外,我在2014年9月來港,當時正值雨傘運動,很多街道封路,我很震驚!在新加坡,這樣的示威是不容許的,示威者會被扔進監獄。香港人真勇敢,為自己爭取權利。」

研究這麼多種動物,有沒有一種動物是他的最愛?

「嗯,長臂猿(Gibbon)吧!因我的姓氏是Gibson!」他打趣道。「牠們很有吸引力,有很長的手腳,在樹木之間迅速遊走。他們亦喜歡家庭生活,兩夫妻及孩子們住在一起,長相廝守。」

至於他亦已訂婚,未婚妻是台灣人。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