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月7日

區聞海 醫三百

正正常常尊重自主

這是2017年第一篇稿,也是我從醫管局崗位退休後的第一篇。這時節,覺得一切都是「新新哋」的景象。在此祝願讀者在新一年身體健康,精神爽利。

也祝願香港……什麼好呢?祝願她正正常常吧。過去幾年真是很不正常。

難有結果

去年特別不正常的其中一個現象,是「自主」(autonomy)這名詞變成有危險意味的概念了。要「自主」當然就要求「自決」(self-determination),進一步就是「獨立」,在一國底下,這怎不是危險概念?

像「自主」、「自決」這一類政治爭議,起點並不都是「偽命題」,但在我看來最少是沒有結果的命題,爭拗得青筋暴現也沒有意思。卻是恰逢這一年兼職在大學講醫療倫理的課,開宗明義就是講尊重自主(respect for autonomy)的必要。這形成輕微的精神分裂:在課堂上,「尊重自主」是非常基本的倫理原則;在特區社會上,高談「自主」有可能漸漸變成一種禁忌。

醫療是醫療,政治歸政治,何必混為一談?但這兩者並非互不相干。底下有些矛盾難題是相通的:家庭vs個體。

在醫療倫理,「尊重自主」並非絕對的倫理原則。尤其在中國文化(也有論者擴充至「東方文化」),家庭對個體的影響力甚大。在沒有自主能力的病人,例如中後期的癡呆病患者,醫生固然須與家人詳談,作出符合病人利益的決定;即使病人認知能力無礙,在不少個案中,家人出於關切也會主導醫療方案的討論,有時是過分地主導。病人有能力自主,但亦可能為了其他家人的幸福,作出不利於自身利益的決定,譬如放棄較昂貴的治療,向家人隱瞞病情。家庭與個體相依相存,但之間常有矛盾紛爭。

小心聆聽

在中國政治文化,國與民不是「社會契約」概念;「國」與「家」是混合體。和諧時,大家一家人有商有量;有矛盾紛爭時,「家長」便要出來「話事」。「家庭vs個體」乃是錯誤列式;「家庭>個體」才是正式。

正正常常尊重自主,可以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甚至成功之道。前提是,小心聆聽靜心思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