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
踏進9月,我們實行了一些方法讓小明清楚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並要求他自行選擇並承擔後果。
治療了一整年,小明的語言、社交及遊戲技巧大有進步,但他在行為上仍有改善空間,於是我們便開始透過角色扮演、社交故事及重溫「同伴同玩」時錄下的影片,教導他分辨良好行為與不當行為。
一年半後,我們開始讓小明在治療環節完成後進行「自行評估」,並更着重交談技巧訓練,同時教導他如何管理壓力。治療進行兩年,我們讓小明在每次治療環節中更頻繁地評估自己的狀態,亦不再預先提醒他如何面對壓力,目的是讓他在真正遇上壓力時,能自行運用所學的技巧。直到治療最後兩個月,我們與小明相處時就更加自然,讓小明自行決定做什麼,我則在旁觀察。
美好結局
整個治療過程令我獲益良多,我們必須不時調整和檢討治療方法和計劃,因此治療過程中必須有負責主管支援,同時家長的支持也極為重要,很慶幸小明的媽媽對我們相當信任,令過程更加順利。
說到這裏,大家一定十分好奇想知道小明現在怎麼樣?
小明在完成治療後在香港入讀了一間主流國際學校,長大後到美國升讀大學,現年已18歲了。
文麗萍_愛培學校校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從「快速時裝」 談「可持續」概念(下) |
上一篇: | 我家──杏花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