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2月23日

唐嘉其 醫事藥典

染料、抗生素到糖尿藥(二)

一種在二十世紀初合成的紅色染料,在三十年代轉化成抗生素後,再在五十年代演變成首類口服糖尿病藥物Sulfonylureas。這類藥物中的首個例子Carbutamide雖然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是它畢竟還帶有抗生素的特質,所以長期服用會導致細菌抗藥性問題。另外,它也對骨髓有毒性,所以最終被撤離市場。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德國藥廠Hoechst合成了同屬Sulfonylureas的新藥Tolbutamide。由於結構上的改變,Tolbutamide不再具有殺菌能力,只會影響血糖水平。接下來不久,Pfizer藥廠也加入戰團,推出了新藥Chlorpropamide。新藥較Tolbutamide效力更強,藥效更持久,只需每日服藥一次。

五十至六十年代末,發明Carbutamide的藥廠Boehringer Mannheim和Hoechst合作研究,研發出Glibenclamide。這藥在實驗中展現的效力較Tolbutamide強100倍,於是被視為第二代Sulfonylureas。由於知識的累積和龐大的市場需求,七八十年代,更多被稱為第二代的新藥相繼面世,包括Glipizide、Gliclazide及Glimepiride等。這些新藥與第一代相比,藥物交互反應較少,安全性與療效也較佳。而藥物間的差異主要為藥效的長短。

今天我們已知道Sulfonylureas能刺激胰臟細胞釋出胰島素,從而降低血糖。另外,它也能減少肝臟中肝醣的釋出,所以同時亦能幫助控制空腹血糖值。

更有證據指出,它還能增加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令同等份量的胰島素能達至更佳的控糖效果。基於它的療效,這些藥物,至今依然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二型糖尿病)的常用藥物。至於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因為病人的胰臟已不能分泌胰島素,所以這類藥物對他們便沒有效用了。

1995年以前,Sulfonylureas基本上為唯一治療二型糖尿病的口服藥物。不過之後新類型藥物便如雨後春筍般面世,如Biguanides、α-glucosidase抑制劑、Glitazones、DDP-IV抑制劑、SGLT-2抑制劑和GLP-1促效劑等。有關它們的故事,筆者將另文再談。

作者為資深科研製藥人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