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1月11日

何偉倫 教育講論

談資助與自資課程協調

自從政府於早年將資助大學的學士學額定於大約15000個水平後,便一直沒有增加相關學額;即使回歸後訂定了10年教育大計,並且提出把香港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提高,達到六成的適齡學生取得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鴻圖大計,可是資助大學學士學額一直沒有增加過。儘管副學士課程曾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中有為數不少的自資副學士學生畢業後欲求升學,可是資助大學學士的學額也一直沒有增加。

在資助大學學位不足下,可以自資大專課程補足?兩者又可有什麼協調?值得探討。

不少人認為,坊間流傳強烈的聲音,希望政府能夠多撥資源把資助大學的學士學額提高,只是政府依然置若罔聞。特別是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本地的適齡學生取得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升學率仍然偏低。比方說,早於10年前,立法會曾經研究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資料,發現澳洲、英國及美國的適齡組別入讀三所公費資助大學的百分比(University Cohort Participation Rate)分別為82%、51%及64%。當然,比率的計算方法不盡相同。因此,單憑比較不同地方所用不同方式計算的專上教育比率而作出任何結論必然存有偏差。只是,觀乎政府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在香港經濟環境向好的階段,政府也沒有增加資助學士學位,因而可以相信的是,政府在緊接的一段政經氣氛動盪的長時間中,也不會有如此的氣魄增加學額。

縱然如此,政府方面在高等教育的改革路途上也不是毫無誠意的。政府近年務求把教育產業化,以解決資助大學學位多年來供不應求的局面,因而大力鼓勵院校開辦自資學位。普羅大眾當然認同增加資助學士學位的需要及重要性,而自資學位的學額也普遍能夠被莘莘學子消化。因應自資學位課程的大量供給,符合入讀大學最低要求而打算入讀大學的需求,都似乎已經被滿足。據估計,全港的資助大學學額及自資的學士課程學額足以滿足每年在文憑試中考獲符合入讀大學考生的入學需要。

文憑試生數目下降

只是,依舊有不少打算入讀大學者的升學夢被粉碎。尤其是政府對自資院校的資助近乎零,相對資助院校的定額學費及形形色色的補貼及支援,自資院校的學習成本自然令不少人卻步。而相關政府單位的貸款模式並不鼓勵學生申請,或者精確一點來說,自資院校的學生面對的債務承擔往往較資助院校的沉重,普遍在畢業後需要承擔更加長的還款時期及更大的數額。

事實上,本地的適齡人口就讀高等教育的百分比,本來已經落後於很多地區,因為社會上一直都有訴求要求政府拿出資源增加資助學額,只是政府為了調整資源分配而一直不希望作出任何改動。當中最大的理由應該源自中學文憑試學生數目的下降。

近年,應考中學文憑試的學生數目已經開始下降,並且預期在數年後才會緩慢地回升。故此,政府便決定向自資專上學院「購買」學位。有趣的是政府似乎真的能夠善用自資界別的供應,以增加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為急需及殷切需要人力資源的特定行業培育人才。近年新增的1000個資助自資學士學位學額,即「指定專業及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所泛指由6所專上院校提供的課程,正正切合了本地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需要。當中有關護理、建築及工程、檢測及認證與創意工業等範疇的課程,正好解決了業界近年人手捉襟見肘的局面。

公眾當然希望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發展可以健康及可持續地壯大,以便與大學資助界別相輔相成,並且拓展出一個更為廣泛的高等教育產業的流動平台。一方面為莘莘學子提供多元化的課程和鼓勵不同社會界別的參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助高等教育界變得更多元,去培養更多高質素為教學及科研出力的專家學者,以在當下知識型的經濟發展立下一個良好根基。

樹仁大學成功升格

事實上,自從樹仁大學在早年成功升格,成為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學後,公眾對於自資院校的態度變得正面和積極,在在顯示出社會各界普遍接受香港發展自資課程。

長遠而言,自資課程應該作出改革。倒如開放課程予非本地學生來港就學。尤其是應考中學文憑試的學生數目正逐漸下降,可以想像文憑試中考獲符合入讀大學的考生人數可能較政府資助的課程學額為多。如何去思考自資院校的定位,以及調整多少非本地生可以入讀各自資課程的限制已經刻不容緩。

容許自資院校可以作出改變,諸如接受更多的非本地學生,甚至去開辦得到政府「買位」的高年級課程,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大方向。資助院校及自資院校理應並行發展,院校之間亦可以按其優勢和專長互補不足,並且提供不同的課程互通互聯。彈性較大的自資院校則可以擴大香港人才庫的光譜,提升本港的競爭力及支援急促轉變的市場需求。凡此種種,都需要政府部門及早作出籌備。尤其是考慮到自資院校在數年後所需面對的生源不足的問題,在教職員的流動及課程安排上也需要政府部門及早作出配合。即或不然,在這段期間在自資院校所培訓出來的專家學者及科研人員大有可能流走,絕對不會是公眾希望看到的結局。

撰文:何偉倫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語文及

通識教育學院特任導師、新力量網絡研究員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教研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