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
著名的馬林斯基劇院樂團於10月22、23日兩晚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演出了兩場不同曲目的音樂會,是今年澳門國際音樂節的重頭節目。馬林斯基劇院樂團的前身是十八世紀成立的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明星級人物包括貝遼茲、華格納、彪婁、柴可夫斯基、馬勒、拉赫曼尼諾夫、克華伯、荀白克等作曲家都指揮過此樂團。蘇聯時期,樂團繼續備受重視。
這隊樂團的現任藝術總監兼總指揮為Valery Gergiev(捷傑耶夫),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原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求學期間,便已獲Karajan國際指揮大獎、蘇聯指揮大獎,35歲便被委任馬林斯基劇院歌劇團藝術總監,後更升任為劇院藝術總監。他現擔當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組織委員會聯合主席、慕尼黑愛樂樂團首席指揮等重要職位。
這兩場音樂會的曲目非常有趣:捷傑耶夫選擇了兩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1891-1953)和蕭斯塔科維奇(1906-1975)的《第一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以及前者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選段和後者的《A大調節慶序曲》(作品96)。筆者於22日聽了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一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及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7個選段,於23日又聽了蕭斯塔科維奇的《第一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及《A大調節慶曲》。這兩組曲目可以作為很好的作品分析教材:兩位作曲家均繼承了十九世紀末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兩位也都是同一代蘇聯作曲家。
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一交響曲》又稱「古典」, 寫於1917至1918年間,重現了古典樂派的風格,但具有現代精神。蕭斯塔科維奇的《第一交響曲》寫於1924至1925年間。事實上,蕭氏的主要風格特徵在他的《第一交響曲》裏都展現了:結構、 主題所形成的圖案織體、音域、極端的感情——悲劇性的張力、機智、幽默、譏諷等等。
新穎境界
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五交響曲》寫於1944年, 有着明顯的個人風格,但身處蘇維埃政權,這首富於英雄氣概的《第五交響曲》雖然相當受歡迎,仍然被批評為形式主義,以致被迫在公開信裏作自我批評。蕭斯塔科維奇的《第五交響曲》寫於1937年,那時他剛被批判,而這首作品「是蘇維埃作曲家對正確批評的具體回答」。《第五交響曲》無論在音樂上、旋律上、節奏上、和聲上、結構上均有新的發展,內容豐富新穎而不俗氣。
結語:普羅科菲耶夫寫了各種體裁的作品,但他的芭蕾舞劇音樂、鋼琴協奏曲和鋼琴曲似乎較他的交響曲、室內樂、歌劇更受歡迎。但筆者較喜歡蕭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所顯示出來的新穎的境界和變化多端的節奏,而捷傑耶夫和馬林斯基劇院樂團很完美地滿足了筆者的胃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
上一篇: | 西藏導演萬瑪才旦關注民族衝擊與掙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