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28日

陳劍梅 藝文評論

《絲路花語》乍喜還悲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仙子,悄悄地穿越了天人的界限。香港紅磡體育館亮起來了,小星輝漫天,仙子們輕盈地打開一古卷。這就是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語》(下稱《絲路》)的序幕,一連串的多媒體高清視效立體地融入現場的舞蹈空間,展現超凡的意象,為古代中國西部大漠的悲喜,締造一個客觀的歷史觀點,一種美感的距離。

《絲路》過去37年在內地及世界30個國家共演出2600多場,舞劇首演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甘肅省歌舞劇院最近在香港演出3場,乃為慶祝香港回歸19周年。

《絲路》在整體的藝術效果上都刻意呈現多民族文化的繽紛色彩。舞蹈員身上的服裝都可見當年絲路周邊主要國家的民族文化元素。舞劇的序幕,有超過20女子的群舞。她們穿戴一樣艷麗的金冠、胸飾、綾羅舞衣等,排列整齊,共舞出千手佛的慈心。

歷史上絲路一帶佛教興盛主因乃當地盜賊搶掠成風,各國的平民百姓都心中惶恐,結果在佛教中找到平安。《絲路》卻不多着墨於佛教思想。全劇6幕,更有序幕和尾聲,描述張姓畫師,遭遇命運無常的打擊,為救一位波斯人被強盜所害,與愛女離散,後來更受當權者壓迫,寄情於畫作。他在洞窟中,妙筆生輝,描繪女兒反彈琵琶的姿態。畫中夢中,父女團聚,夢裏醒時,思憶一樣沉痛。

舞姿兼顧劇情

畫師神遊於畫境,乍喜還悲,造就了全劇的第一個高潮。背幕之高清畫像呈現近似莫高窟220窟的壁畫。群舞中有一眾樂師,彷彿是現實洞窟內壁畫上的伴奏者。舞台上女兒的胡旋舞,其實是父親心中的幻象,二人共舞,穿插在群舞之中。女兒英娘,被賊人奪去時只是個小孩;舞中,英娘已成長,在台上一人反彈琵琶,卻化作父女二人共舞, 其實一切都只是悲歌一樣的癡憶。

英娘有一場,舞動極長的絲帶,舞蹈設計概念新穎,背幕是池塘美景。英娘手上的絲帶,纏着綿綿的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彷彿是無情的厄運,劃破了寛闊的舞台,把父女分開。舞蹈家非常專業地捕捉了敦煌壁畫上舞娘的各種舞姿。最難的是在反彈琵琶一段能兼顧劇情所需。父恩如山,親情可比海深,盡在不言中。可惜胡旋舞的編排,在劇終處較多吸納西方歌舞劇營造氣氛的法則,未能真正顯現西域的異國風情。

舞劇另一亮點,便是靈活地把戲曲老生行當的身段,與舞蹈融合。舞蹈員穿着單薄的漢服,舞衣之下瘦弱的身軀是戲骨。父親表現出心力交瘁的不堪,卻無時不念家國。窮途末路上,一直正直敦厚,融合了戲曲身段,他且把「戲」帶在「身」上,處處表現恰到好處。劇終之時,英娘化妝獻藝,為的是在敦煌27國交誼會上陳訴害她父至死的人之罪狀,最後沉冤得雪,大團圓結局。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