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26日

潘天惠 校長訪談

荃灣聖芳濟中學校長 堅信一蟹強過一蟹

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社會上流傳「一蟹不如一蟹」的說法,世代之爭愈趨激烈,傳媒的渲染責無旁貸。世代交替,恒久不變,難道只有敵對關係?

上任一年多的荃灣聖芳濟中學校長何志宏,親和力強,笑容可掬,早與男校結下不解緣,在「和尚寺」經歷由學生、老師到校長,入行27年,如今也是3子之父。

「正如我教學生,我不會把自己一套強加於兒子身上,我的經驗是過去二三十年積累下來,將來二三十年未必管用,他們的時代留給他們自己發揮,時代才會進步!」長江後浪推前浪,雛鳳清於老鳳聲,何校長肺腑之言,老師和父母真要打開心窗聽聽。

荃灣聖芳濟中學(下稱荃濟)於1963年創校,一年後搬入咸田街現址,曾於1974至79年收取預科女生,但此後也再沒有「破例」,即使面對近年人口下降而出現「搶學生」慘況,將來也沒打算轉為男女校。

「由第三任校長張少波修士開始,我校批准學生在所有上課的日子穿波鞋上學,藉此讓他們保持一點個性,校規沒有明文規定波鞋的顏色,學生也懂得自動自覺選擇簡單、舒服的款式。」訪問當日下着毛毛細雨,但何校長燦爛的笑容有如陽光。環顧全港中學,僅得荃濟、聖芳濟書院和聖類斯中學允許學生在非體育課或特別日子穿波鞋回校,且不限顏色。

荃濟乃區內剩下唯一一間天主教男校,與九龍詩歌舞街的聖芳濟書院為兄弟學校,擁有聯校舊生會,辦學團體法國聖母昆仲會(Marist Brothers)擁有200年歷史,7萬名修士遍布全球,惟香港現只剩3人,屈指可數。

「香港第一代牙醫,幾乎都是來自荃濟。」何校長自豪地表示。時移世易,近二三十年的舊生仍不乏猛人,只是由醫學界轉到演藝或傳媒界, 除了海關關長鄧忍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之外,還有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資深傳媒工作者李燦榮、電影編劇林超榮、《踏血尋梅》編劇兼導演翁子光,更有新一代必然認識的毛記「專家」Dickson和電視藝員陸浩明(六號)等等。

遇良師教做真男人

荃濟的辦學宗旨,與其他天主教教會學校接近,5大核心分別為臨在(Presence)、純樸(Simplicity)、一家精神(Family Spirit)、熱愛工作(Love of Work)和效法聖母(In the Way of Mary),並加入校訓忠誠博愛,即忠誠尊尚主,處世與待人;博愛惠群倫,仁心披萬物。

荃灣區的面貌近十多年經歷巨變,新港鐵站落成,新樓摩天插雲,新入主的金舖和藥房舉目皆是,一度成為中港矛盾的火藥庫之一,新與舊的融合與分歧,對整個地區帶來衝擊。同樣地,荃濟也隨着2000年教改出爐,身不由己地從英中變為中中,經歷了陣痛之後,已經昂首闊步向前走。

「拔尖保底一定有,可以做的已經做盡,敢說校內的教師個個都是超班馬。」何校長對旗下將領直豎拇指,但對現時教育制度也有苦水不吐不快。「真是多得政府所賜,我們笑納了『更大的挑戰』,香港這一套教育制度是沿用工業革命的產物,始終沒進步過,分banding無所謂,但又要在同一資源的情況下,出產品質一樣的製成品,你說多奇怪?」

何校長來自傳統名校皇仁書院,畢業後加入過商界,最終還是覺得教書好,1989年入職香港華仁書院,任教地理,5年後擢升科主任,空降荃濟前在舊校擔任6年副校長,對「和尚寺」瞭如指掌。「小時候我已一個人四圍去,荃濟的學生相對純品,街坊都知,我認為學校最重要教到學生由一個男仔成為一個男人,敢於進取承擔、有進取心、尋回自己,就算現在的成績不佳,將來也是一個好人。」他承認這一套人生 觀,也是來自當年的啟蒙老師。

「中二那年,心頭上首次湧起我要做教師的念頭,只因遇上中文科的古仕鎏老師,那是人生第一次聽書聽得出神,他會教你如何做個真男人,不僅在課堂上道出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擁有深厚的文學修養。」何校長升上大學後,開始做補習賺點生活費,「自問不是從商材料,教書的過程中感到自己可以把學生由不好變好,好的變得更好,那就是對社會作出貢獻。」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忘了手上有幾多5**英勇戰績,但一定忘不了與學生的關係,何校長亦然。「有一年做班主任,某學生晚上11時多來電,抱怨被一名外籍英語教師處罰,問我如何解決?了解整件事的經過後,我相信是文化差異引致矛盾,因為那名老師是英國前軍官,那學生是中日混血兒。」何校長回憶。

「翌日早上,我分別與學生和老師談了一段時間,再讓兩人一起互相調解,化解矛盾。即使當時我只是一名班主任,但學生信任你才找你求救,無論身份如何,都應盡可能作出支援,這是任教時期最滿足的地方。」有時候,做人別抱住不做不錯的心態,其實學生都愛老師「厚多士」。

輕鐵司機變成船長

記者聽說名校生上堂不聽書,出自名門的何校長有另一番見解。「中四化學老師同時是副校長,常常有職員失驚無神宣布老師要處理其他事情,無暇上堂,那年大部分時間跟同學聊天和自修,結果全部科目中考得最差就是化學,但從中也令我深切明白了一個道理,讀書其實靠自己,任何人都幫不了你。我們這代人都相信,努力便可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努力你就認命吧!」

雖然對於教鞭萬般不捨,但何校長就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老師好比輕鐵司機,每日在特定的軌道來來回回,年年如是;校長好比大貨輪的船長,駕駛一艘巨輪除了靠自己,也要靠大副、二副、機房共同努力。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想法,喜歡做一輩子的輕鐵司機,沒有不妥,若喜歡接受新挑戰,也可以轉任船長。如果必須二揀一,我還是喜歡做老師多一點。」

何校長入行時適逢1989年,對世事的變遷特別觀察入微,並嘆了一口長氣說:「六四民運之後,我才成為教師,估計同全港一樣,沒心機工作,每日只是留意時局發展,但媽媽說一句話今日仍深深印在腦海──麻雀仔點會跳得瓦坑爛。」

「個人的力量很難去改變客觀的環境,這是我們一代人的看法。無論中國點變,恐怕也不會出現政權變革,那時人人搶住移民,今日大都回流。」他彈一彈手指再說:「就像五六十代的香港,主要靠新移民帶動,中國人、香港人都很眼利,今日見到問題不如想像中嚴重,不就個個回來嗎?這是世界的周期,只要人類的習慣不變,就不會有新軌道,例如iPhone改變了人類的習慣,改變了世界,我對未來始終樂觀。」

管不了時下年輕人

談到學界聞之色變的政治入浸校園,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何校長顯得泰然。「我不會說入侵,資訊是流通的,討論是有益的,除非是有組織的團體進入校園,那就另作別論。只要學生不犯法,大家可以討論,但最理想的情況是有老師在場,平衡各方觀點,而非一面倒的看法,否則就會變成政治宣傳。如果討論變成一班人控制的意識形態,那就是政治宣傳。」

講多無謂,行動最實際,何校長育有3名兒子,正是對香港前途投予信心一票。「爸爸當年工作很忙,早上5時開工,晚上8時回家,吃飯不久就倒頭大睡,基本上都是自己顧自己,那年代我們都是這樣長大。」

半晌,他露出真摰微笑,坦言管不了時下年輕人。「我同太太都有碩士學位,但是問兒子,要不要爸爸媽媽教你們讀書,他們異口同聲說『唔使』,哈哈!強迫他們做一件事,內心肯定不服你,對他們沒好處,贏咗場交,輸咗個家,何必呢?我會從旁給予意見,不喜歡可以不聽,但一定要承擔後果。」

何校長認為就算把自己那一套100%傳給下一代,他們也未必用得着,與其大家痛苦,不如把時代留給下一代發揮。「我是相信下一代比上一代進步」。奈何,對很多家長而言,放手比握拳更難。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