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13日

李厚道醫生 國手開講

沉迷打機,求自我肯定?

今年三十多歲的Steve(化名),雖已成家立室,但在他人眼中,只覺他是一位難以相處的「大細路」:他是一名瘋狂電子遊戲迷,無時無刻機不離手,曾多次被上司撞破在辦公室用平板電腦打機,回到家中,即使兩名子女正努力做功課,他仍是旁若無人對着電腦屏幕;太太已近乎每天發脾氣,他的解釋卻只得一個:想從打機中尋找刺激感覺,讓生活開心一點。

若只有沉迷打機這個問題,Steve可能未必會被「家人強烈建議」他約見醫生,但實際上,他的「無記性」問題亦十分嚴重,多次在公眾場合因打機而遺失財物、又常忘記約會時間。半年前,他在母親及太太陪同下向精神科醫生求診,最初親人都認定他患的是強迫症,但醫生向Steve母親了解兒子年少時的情況,發現他做事不專心、難以維持長久專注力、 以至經常無記性的問題,自小學起已出現,經檢查後,確認他患的是成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ult ADHD)。

醫學研究發現,ADHD個案中,有多達70%同時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共病」,當中不少涉及患者的衝動行為,例如病態賭博、濫藥及酗酒等,而Steve的沉迷電子遊戲,亦可納入其中。這些「共病」,似乎都有一個共通點︰病人因腦內的多巴胺水平不足,因此希望通過上述一些可在短時間內帶來刺激感覺的活動,得到多巴胺的「回饋」,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覺。

曾有文獻指出,在瑞典某監獄中,有達21%至45%的在囚人士屬ADHD患者,他們在接受適當治療後,再次犯案的比率大減32%至41%。這並非對ADHD病人有任何標籤成分,但亦為治療對改善ADHD患者的衝動行為帶來一些值得參考的數據。

說回Steve,他在接受ADHD的治療(包括服用中央神經刺激劑藥物以平衡腦內的多巴胺水平及進行專注力訓練)後,集中力與專注力得到改善,亦減少了過往「日打夜打」遊戲機的壞習慣。他開始重拾自信心,不用再靠打機的成績作自我肯定。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隔周五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