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巴塞隆拿當然要參觀高第(Gaudi)設計的、奇異又夢幻的、代表着西班牙建築美學的米拉之家(La Pedrera)、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奎爾公園(Park Güell)、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等,但巴塞隆拿著名的現代建築師其實很多,生於1850年的多米尼克(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同樣享負盛名,其作品亦很值得欣賞。
多米尼克其中一個代表作是聖家堂附近的聖保羅現代主義建築院區(Sant Pau Recinte Modernista)。經歷了多年的復修,於2014年初才開放予公眾參觀。
建築院區前身是聖保羅醫院(Hospital de Sant Pau),由1900至1930年代陸續建成,直至2009年,仍然是全面運作的醫院,很難想像去旅行時會參觀醫院吧!
可能大家想到醫院時,會有很多恐怖聯想,但這個由多米尼克設計的建築群卻很特別,超過20座的建築物,全部按當時流行的新藝術主義(Art Nouveau)風格,展現了當時加泰隆尼亞的現代建築特色外,也是個很有野心的計劃──多米尼克希望在當時仍屬寧靜市郊的這一區,建造一條療養村,讓大量病人可集中養病。
十字騎士團
這建築群現階段開放參觀的部分包括行政大樓、 另外2座醫院建築,以及整個療養村的花園;而另外尚有12座建築就尚在復修中,只能看其外觀。
經入口來到地下道,先有投影機顯示出從前護士推着病床的情況,再來到中央花園。在這裏閒逛,眼睛早被那一幢幢的紅磚屋吸引;這些醫院建築多有圓拱頂,以閃閃發亮的馬賽克拼貼。
值得留意的是,馬賽克刻意用了黃襯紅,正是加泰隆尼亞旗幟的色調,盡見本土文化的展現。再細看那些半圓形的窗框和高塔都造工細緻,綴有聖人或天使的雕塑,氣派得像豪門貴族府邸多於醫院。
病房開放的部分不多,但也盡見當時的巧思,像特別挑高的樓底,加設了三角形的天窗,可令病房光線充足,有助空氣流通,對病人康復有實際的幫助。
來到行政大樓,不同的部分也有獨特的天花設計, 像粉紅色瓷磚天花的大堂、走廊天花則有彩色馬賽克拼貼出騎士團和十字架的圖案;來到2樓更有大片彩色玻璃窗拼成的十字架,都像藝術品般好看。
不妨留意每星期這建築群內都會舉辦不同的音樂演奏或藝術表演,能坐在花園裏欣賞音樂和建築特色,誠美事也。
喜歡多米尼克的設計的朋友,也不能錯過依莫蕾拉之家(Casa Lleó Morera)。這幢大樓位於市中心著名的名店大街Passeig de Gràcia,原屬私人住宅,經過多年的易手和內戰,殘破不堪。幸而過去20年間不斷修復,近年開始作有限度開放,可在專人導賞下參觀,不容錯過。
對於喜愛高第建築的人來說,近年也有經整修後重開的景點,像貝耶斯夸爾德別墅(Torre Bellesguard),在2013年才復修及開放參觀,知名度比起市中心的La Pedrera和Casa Batlló略低,但勝在遊人也較少,參觀時也比較自在。
這古建築原屬十五世紀阿拉岡王的郊外小屋,高第受Figueres家族所託,將其改建成府邸,是他建築生涯中首個改建中世紀建築的企劃,對其別具意義。
外觀看來,這古宅保留了蜜糖色大石建成的模樣,但接近地面的部分有碎馬賽克拼成的魚形圖案和長椅,中間有個星型窗,最頂還有一根高大的塔,也是以碎馬賽克以加泰隆尼亞旗幟的黃和紅拼成。
三角形龍頭
經由導賞員介紹才知道,現任的屋主因為復修經費太高,才和市政府合作,有限度開放參觀。由於屋主一家仍居於此,所以室內部分需由導賞員帶領參觀,以免造成滋擾。
初看這個古宅時,其外觀雖說特別,但以高第的設計而言,卻略嫌它普通;想不到真正的驚喜是在屋頂。
加泰隆尼亞人對於聖佐治(Sant Jordi)屠龍的故事情有獨鍾,這也是高第建築的母題之一;如果有參觀過Casa Batlló,應該也會對屋頂上那像龍脊的設計印象難忘,但那裏卻是看不到龍的面貌的。
而這裏的屋頂設計成三角形,加上窗戶來看,正正是龍的頭部,其「背部」隆起,高大的塔則模仿長劍,把屠龍的主題完整而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
以為不過如此?想不到導賞完後,來到昔日的馬房看高空航拍影片,才知道別墅的花園還隱藏了另一個小秘密。
從高空看到,原來花園的碎馬賽克拼貼椅,再加上中間的小水池和旁邊的花叢,竟又呈現出一雙龍的眼睛!想不到高第在百年前沒有航拍技術時就有這巧思,到底是巧合還是刻意經營?導賞員笑說當時的文獻並未有此紀錄,大家都是在航拍後才發覺龍眼睛。
如果在巴塞隆拿只能參觀一幢建築物的話,首選當然仍是最著名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這幢教堂在1882年開始動工,中間經歷了多次戰爭而停建,加上遺失了高第的原設計圖,令進度不斷受阻。不過最近官方已公布,確定會於2026年正式完工,實在令人期待萬分。
比較多人留意的是聖家堂的外觀,分別有由高第原設計的誕生立面(Nativity facade),和在其死後、按雕刻家何塞普(Josep Maria Subirachs)設計的受難立面,但其實聖家堂的內部也同樣出色。
上帝也不急
甫進入教堂即見的殿堂柱廊設計得十分特別, 頂端分叉,據說這乃是要營造出森林的感覺;而柱上面以金、綠、藍等顏色的玻璃拼出代表聖人的圖像, 折射出不同的光線。另一邊的彩色玻璃更是美得把光影變成畫,不同時間來到,陽光投進教堂的地板或柱廊,像把彩虹帶進室內,讓人感覺溫暖。
聖家堂的獨特,除了外觀的離經叛道,還來自高第留下的精神和傳承,讓聖家堂像有生命般。
想到高第一生醉心建築,為建聖家堂幾乎傾家蕩產,又親自向富豪籌款。可惜後來被電車撞到送院,因穿得太像流浪漢,沒有人聯想到他便是當代最偉大的建築大師,耽誤了治療而死。
但正如他所說,不會為了未完成聖家堂而失望,他相信總有人會延續其精神和計劃,即使花大量時間也沒有問題,因為他相信上帝不會着急。
能否順利在2026年建成整個教堂?還是拭目以待好了!
撰文、攝影:上田莉棋